“不瞞大師,我本是醫生。從小跟著師傅學習中醫,長大後考入南華大學醫學院學習西醫,畢業後在雲州市人民醫院做了幾年的醫生。呵呵,說到底,我是一位醫生,一位真正的醫生。”李善達刻意強調自己的醫生身份。

“自古醫武不分,小兄弟又機緣巧合,在西醫學校學習,可謂學貫中西,中西融合,更能發揮醫者所長。學習嘛,就是要不拘一格。不要以為中醫天下第一,也不要尊西醫而貶中醫,各取所長,才是一位學者所為。”

“大師所言,乃學習的真正要義也!任何知識,都該如此學習,才不至於井底觀天,自以為是。”

“正是,正是。就像你剛才打敗的幾個人一樣,學了一點皮毛的東西,便以為老子天下第一。其實,真正的強者,大多都像小兄弟一樣,虛懷若谷,勤學不綴,藏而不露。”

“大師過獎了。學海無涯,而生也有涯,以無涯博有涯,怠也。每一個人,各盡所能,能學到多少,全憑機遇。知識,不可窮盡也!”

“哈哈哈,老朋友,你帶來的這位小朋友真夠意思。別看年紀小,學識可是足夠淵博。老衲看,小兄弟不僅博覽群書,更是聰慧過人。泛泛之輩,不可能達到如此修為。為人的修為,做事的修為,學問的修為,小兄弟都可稱之為同輩楷模,當之無愧也。”

“嗯,大師所言不假。這位小兄弟是一位全才,更難能可貴的是,有著同輩人少有的家國情懷。只要是國家需要,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實為國家棟梁之才,說為‘國之重器’,也不為過。”王首長給予李善達極高的評價。

“老朋友,老衲可是第一次聽你對一個後輩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哦。不過,我說出來老朋友可不要失望,這位小兄弟,不適宜久居北方。在南方,更能發揮他的長處。所以,他今天出現在南法寺,實乃南法寺之榮幸也。就憑這點,老衲也要感謝老朋友一番哦。”

“大師不必客氣。如你所言,這一切,乃緣分兩字可解。是小兄弟與大師有緣,才會於今天出現在南法寺。當然,緣分的深淺,大師比我更清楚。”

“老朋友還真是懂我。老衲與這位小兄弟確實有緣,而且,這緣分說深不深,說淺不淺,深深淺淺,隨機而變,隨時而變。但是,老衲可以肯定,與小兄弟的緣分,將來只會更深,不會更淺。”

“能與大師相識,也是我小李的緣分。與大師聊天,可以學到很多書本無法給予的知識,將來肯定受益無窮。”

“哈哈哈,老朋友,國有小兄弟,國之大幸也。老衲最討厭門戶之見,小兄弟能學貫中西,就是摒棄門戶之見之結果。小兄弟,對佛學有否研究?”

“研究不敢當。偶有涉獵,乃皮毛之見。佛學精深無比,非一般人可以窺視,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參透。”

“當下很多凡塵俗子膜拜《心經》,言必稱《心經》,唱也必《心經》。小兄弟,你對這一現象怎麼看?”

“眼下不少人學習某種知識,要不是急功近利,要不就是所謀明顯。總希望以捷徑而得到最高的回報,這本身是違背學習知識的規律的。夫子有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以我學《內經》的體會,有時候,要理解其中一句話,可能要花幾年甚至畢生的功夫。頌唱幾句《心經》,就可以得到如來的眷顧?未免太幼稚了吧。”

“再說了,據我所學,依我愚見,《心經》乃高僧唐玄奘讀透了幾本經書後,總結出來的‘讀經心得’。請教大師,唐玄奘之前,有沒有此《心經》?”李善達反問大師。

“哈哈哈,小兄弟讀書,絕非泛泛而讀,才會有此心得。你說的沒錯,在佛學一門,雖講究緣分,更講究悟性和刻苦研讀。這幾點,缺一不可。哎,可惜啊,小兄弟先入道門,不然,我可要攬入我佛門咯。”大師言語中難掩不捨。

“謝謝大師的厚愛。儒、釋、道雖各有不同,其終極目標是一致的。善以待人,懲惡揚善,渡人渡己,各得其所。”

“妙,小兄弟所言甚妙!”大師撫掌稱讚。

“小兄弟,有一段經文,老衲留之無用,而小兄弟可能用得上,現在我傳給你,你可細聽。我只說一遍,不再重複,有緣與否,全看小兄弟自己咯”大師突然說出的話,令李善達感到驚喜。

“請大師教導,我定當細聽謹記。”李善達應道。

大師說完,便當著王首長和李善達的面,一字一頓地將他所說的所謂一段經文,實則為一部功法傳授給李善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