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到了這一步,他已經是退無可退。

“那師尊,你可要看好了。”

“其實這三個問題都是出於北魏時期張丘建算經之中,它們的解法,算經之中其實都有記載,只是學生總覺得不全面。”

“因此,我的確想請教一下無所不知的師傅,希望師傅你可以和我說說。”

雖然交代問題的來歷,但李泰依舊有著自己的自信,把無所不知咬的特別死。

在這個時代,每一本書籍都是奢侈品,而且還是有價無市。

他這個師尊雖然富有,還真不一定看過算經。

然而李泰完全料到的是,雖然王遠的確沒有看過張丘建算經,但他對紙上這三個問題,卻都是認識。

這不能說是巧合,只能說是曾經“做”過。

這簡直不要太熟悉了!

視線慢慢下移,王遠的臉色也愈發古怪。

“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宮賜金以等次差降之。”

“上三人先入,得金四斤,持出。下四人後入得金三斤,持出。中間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給,問各得金幾何?”

說人話就是,現在有十個憨批來搶錢,而且搶的物件都是李二。

因為先到先得的關係,後面來的憨批,能搶的錢就會逐漸遞減。

而前三個一共搶了四斤黃金,後四個晚來的一共搶了三斤,問每個憨批各搶了李二多少金子。

“今有封山周棧三百二十五里,甲、乙、丙三人同繞周棧行。”

“甲日行一百五十里,乙日行一百二十里,丙日行九十里。問周行幾何日會。”

說人話就是,三個傻缺圍著李二的宮殿繞圈,還速度不一樣,問這幾個傻缺什麼時候連連碰,一起昇天。

“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百錢買百雞,問翁、母、雛各幾何?”

說人話就是,李二用一百塊叫......買一百隻雞,問翁,母,雛各有多少,話說口味還挺重的。

雖然這三道題聽起來都非常簡單,意思也很明瞭。

但卻涉及到了等差數列,求最大公約數,一元三次方程組等三個知識點。

不得不說,李泰這三個問題問的還是很有本事,涉及的知識點完全不同,一般人很難答出來。

可僅僅也就這樣了,對於大唐百姓來說,就算是有興趣研究數學,水平撐死可能也就這樣了。

這倒不是他們太蠢,而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他們的所見所聞限制了他們的想象。

沒有見過飛鳥的孩子,永遠不會嚮往天空,任何想象背後,無論或明或暗,都會有自己的根據和出發點。

能真正憑空想象,大多數都是瘋子。

對於王遠來說,這三道數學題雖然很不錯,可在他眼中依舊不值一提。

以他的學歷,就算是給他三角函式,微積分問題,只要不是特別好,他都能輕鬆解開。

更別說等差數列,求最大公約數,一元三次方程組這些低等數學了。

它們基本都是小學二年級的知識而已,反正萬物起源就是二年級。

“李球你過來,為師現在就講解給你聽。”

王遠顯得很自信,揮手便讓李泰走過來。

聞言,李泰瞬間懵逼,甚至產生了懷疑人生的衝動!

這才看了幾眼,連十秒都不到,就解出來了?

就算是他,當初一次看到這些數學題的時候,也是研究了老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