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劍行舟有沒有救出小石頭?’

上了落雪嶺,不是昏迷就是在昏迷的路上,已不知具體何月何日。

雲遲嘆了口氣,收回視線,取了些便宜蔬果充飢,重新回到書架前,把擋在洞口的書籍抽出兩本,趴在書架前往隔壁看。

觀時境雪狀態,雲遲猜測他一時半會兒結束不了,遂從書架抽出《周天引氣訣》,趴在“床”上認真謄寫。

書本不算厚,只有四五百字。

前半冊主要是掃盲,記載靈根屬性劃分、修煉階級、術法種類及不同靈根修煉注意事項等修行常識。

這些內容早已從蕭關逢口中瞭解透徹,雲遲粗略掃了一眼,直接略過,著重研究後半冊。

與前半冊文字記載不同,《周天引氣訣》後半冊圖文並茂,圖八文二,直觀易懂。

修行之法,以引氣入體為始。

書中記載,天地靈氣實為金木水火土五行混沌氣,遊離人體之外,肉眼不可見。

可執行特定吐納法,催化靈根,感召靈氣,吸引與靈根屬性相同的靈氣進入丹田,以靈氣反哺靈根。此過程需要反覆多次進行,直到靈根生根發芽,足以固化靈氣。

如此,便算突破練氣階段,進入築基一層。

事不宜遲,即刻開幹。

雲遲按照法經記載,最大限度深呼深吸,力求對一呼一吸絕對掌控,在呼吸引動下,逐漸分化一縷意識,意識隨呼吸由大腦飄向丹田,是為內視吐納法。

此法與馭星術調息背道而馳,馭星術以意識為主導,呼吸放鬆以不干擾意識為主。

一個呼吸為主導,放空分散意識;一個集中聚攏意識,呼吸為輔。

二者截然不同。

徹底顛倒吐納關注點,對雲遲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這看起來精妙繁複的內視吐納法,放在二十一世紀,或可稱為“正念冥想”,前世胃病嚴重後,雲遲曾短暫練習過一段時間。

吐納間,在呼吸引導下,腦中很快分離出一縷意識,形似縮小版‘雲遲’。

意識小人兒,在呼吸牽引下來到丹田位置,在丹田中回來遊蕩。

奇怪的是,丹田一片白茫虛無,並未發現靈核。

‘難道沒有靈根?

不應該呀,若沒有靈根時境雪怎會收我,況且劍行舟測靈時也出現了白光,雖然微弱,但確確實實存在靈根映影。’

雖然沒有發現靈核蹤跡,意識化成的“小人兒”還是在丹田處盤坐下來,嘗試感應五行靈氣。

雙眼封閉的雲遲,其他感官更加明晰。

周遭飄離的靈氣受召,慢慢朝雲遲聚攏,卻不近身,只在一兩尺範圍內盤旋試探,直到感應到丹田小人兒釋放的善意,才猶猶豫豫靠近。

時機已到,丹田小人兒一鼓作氣,從百會穴引入靈氣。

怎麼回事?

靈氣居然沒有按五行歸屬分離,而是直接以混沌氣形態進入體內。

也沒有按照《周天引氣訣》記載跟隨呼吸直接進入丹田,而是啟動小周天行運軌跡,由百會穴開始沿著經脈流動。

起初,靈氣在體內,就像熱瀝青循序漸進,緩慢推進,來到第一個單穴面前,短暫停頓後,徑直穿過,繼續向前挺進。

至此,已經大大超出雲遲認知範圍,不在《周天引氣訣》的知識範疇內了。

很快,她就發現了不妙。

且是大大的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