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坑是后羿練習箭術的靶子,月坑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箭支,這些都是后羿為了提升自己的箭術而射的。

現在這些練習的箭支卻在發光,后羿注入其中的神意似乎有什麼話要說。嫦娥無法理解,所以得讓芸姚幫忙。

芸姚確實理解了,忍不住說道:“這是后羿對箭道最後的領悟,是向後人傳授神射手的最高境界。”

嫦娥忍不住說道:“我本來以為后羿在這個時間段突然顯靈會有什麼交代呢,沒想到是為了傳授最後一箭?他還真是箭痴。”她本來以為后羿會說什麼想念之類的話,沒想到竟然會和箭法有關。

都死了這麼久了,對箭術還是念念不忘,看來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終究是沒有箭術來的高。

芸姚用神意去溝通,學習后羿領悟的最後一箭——不繫之舟,不射之射。

早在很久以前,后羿的箭法已經達到了一法通萬法的境界,甚至音樂和箭術都是相同的,參悟音樂就能提升箭法。芸姚也是在月亮上領悟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才真正成為了神射手。

但這不是結果,后羿的境界還在更高一層。

無憂無慮,無所依靠,自由自在,箭不上弦,勝負已分。后羿的最高境界放棄了箭,但天下莫不為箭。

這種境界可謂是莊子所言的逍遙了,“什麼都不依靠,卻能心想事成?”芸姚表示這也太玄乎了吧?

但后羿殘留的神意卻無不在表達這種境界,這種‘不射之射’才是神射手至高無上的境界。

之前神射手的最高境界是天籟境界,認為箭術就和音樂一樣,超越了人與人,超越了人與自然,是渾然天成,不受任何制約的。

箭是天地的一份子,只要順應自然就無往不利。就和音樂一樣,優美的曲調可以連線人與人,讓人和自然連線在一起,是一種不受限制的力量。

掌握了天籟境界,神射手的箭也不會受到任何的限制,想去哪就去哪。但顯然後羿並沒有止步,而是領悟了比‘天籟境界’更強大的‘不射境界’。

無箭比有箭更強大。

芸姚表示這境界很玄妙,不射就是最強?逍遙就是最強?簡直比無為和不爭還要難以理解。

無為而無不為,不爭而天下莫與之爭。不射而逍遙。

無為,按照老君的表現,就是自己不做,別人去做,做好了自己享受勝利果實。不爭,老君不在乎結果,不管結果如何他都接受,所以天下也無法強迫他做什麼。

可不射是什麼意思?后羿的神識斷斷續續,解釋得很模湖。芸姚知道這不是故意的,而是不射這個境界本來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老君的無為和不爭至少還能用文字寫下來解釋一番,而不射之射就真的無法解釋了,只能芸姚自己去領悟。

如何才能做到不射箭就能分勝負?神意是在說無拘無束,要如不繫之舟般在江河湖海之間漂流,似乎和老君的境界有點像,但絕對不一樣。

真要說還是和莊子的逍遙更像,就是要無所依靠。莊子說一個人有依靠就無法逍遙,因為有依靠就有極限,所以他是一直做減法,希望獲得逍遙。

一個旅人如果準備了三天的乾糧,那他就只能走三天。鯤鵬展翅非常厲害,但如果沒有風,鯤鵬也飛不起來。這都是告訴大家只要有依附,就無法逍遙。

而後羿顯然是達到了一種無所依附的境界,這就是不射,這就是逍遙。

其實后羿已經把如何達到這個境界展現給芸姚看了,就是如他現在的神意一樣,好似存在又好似不存在,好似這是后羿的神意,又好似這就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