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機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孝公死,商鞅跑路,準備逃回自己的采邑。他並不想反叛,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沒辦法只能跑。
半路上,商鞅發現自己沒法住店,也沒法去館驛吃飯,因為他規定需要出示身份證才能住店,沒有就不行。商鞅可是在跑路,出示證件不是自殺麼?
但館驛也沒辦法,要是私自招待不明身份的人,按照秦法是要被懲罰的。
商鞅沒法子只能繼續跑,但就算回到了采邑也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畢竟秦國可是他一手締造的,所有人只有耕、戰兩個目標,不是備戰就是備荒,整個秦國已經成為了一個作戰機器,現在只需要一個戰略方針,就可以運轉起來。
可惜變法得罪太多的秦國貴族,所以貴族們要報復商鞅。商鞅也沒法子,法家就這樣,就是專門得罪人的。
因為利益再分配才叫做變法,而再分配肯定是要得罪人的。秦國雖然因為外患太強,導致內部最終接受了變法,但說沒有怨氣是不可能的。
畢竟受到損失的這群人還沒死呢,他們對商鞅是恨得牙癢癢。
這個時候商鞅來到了河邊,找到渡娘渡河。來到河中的時候,帶著斗笠的渡娘突然開口說話道:“與其回採邑,不如認罪。”
商鞅一聽,心驚膽戰,還以為自己被渡娘認出來了,只能緊張地說道:“我何罪之有?我無罪。你是何人,為何要我認罪?”
此渡娘自然是芸姚,她要給商鞅一次機會,幫他去參加天官選拔。
“你有謀反之罪。”芸姚低著頭,斗笠遮面地說道。
“我從來沒有想謀反,天地可鑑,這些罪名不過是昔日仇敵羅列的偽證。我若有罪,法自殺我,我若無罪,絕不會自斃。”商鞅堅決不認罪。
“所以你回去起兵,讓他們坐實你謀反的罪證?”等商鞅回去起兵,那他就真的謀反了,到時候殺他真是理直氣壯,毫無顧忌。
“……”商鞅無言,因為他現在的情況就好像此時此刻停在河中央的船,進退不得。不管如何,自己這個謀反的罪名只怕是沒法除掉了。
商鞅對著河面長嘆一聲,五味雜陳。他現在意識到有人要殺自己,完全是不患無辭,左右都能找到理由,不管自己反不反抗,最終也都會被殺死。
變法自古就沒有什麼好結果,遠的不說,近的就有吳起。魏武卒多厲害,但最後吳起還是被逐出魏國,後來在楚國變法就直接被砍死了。
李悝和白圭雖然也變法,也反對世襲貴族,但主要還是在經濟上的變法,沒和魏武卒一樣動搖舊貴族的利益,沒有提拔地主階級。他們兩人一個從地理方面調動資源發展經濟,一個從時節方面加強倉儲發展經濟。
以前有個笑話說把傘買到沙漠。這固然是個笑話,但反過來想,沙漠不需要傘,那麼製作傘的材料就便宜了,如果在沙漠製造傘然後買到下雨的地方,就能賺一筆差價了。這是地理上的商機。
時節上的商機自然是在豐收的時候儲存,在欠收的時候出售。或者是在高價的時候出售,在低價的時候回收。
所以同樣是變法,真正觸動貴族利益的,和僅僅口頭上喊喊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吳起和衛鞅都屬於觸及貴族利益的,所以下場會很慘。秦孝公活著的時候,秦國貴族還不敢拿衛鞅如何,但等秦孝公死了,就是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衛鞅想回商地發動自己的子民兵變,無疑也是一條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