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滅了,西施肯定呆不下去,那作為滅吳的功臣能回越國麼?范蠡說不行,因為他很清楚越王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所以范蠡寫信給西施,希望她別回越國了。

范蠡為什麼會寫信,因為他對西施是有好感的,西施這樣的美人,誰不憐惜呢?但范蠡有自己的大業,所以只能把浣紗雙姝進獻到吳國,壓抑了自己的感情。

現在大功即將告成,范蠡果斷選擇抽身,並且想起了當年被他獻給吳王的那位村裡最漂亮的美人,於是寫信提醒她離開吳越,也算是范蠡的浪漫和愧疚了。

畢竟是范蠡讓西施走上了這條路,吳國破滅的時候,西施如果不做好準備十有八九也是香消玉殞,范蠡心裡過意不去。

西施收到信之後,也終於決心跟神仙走。

這一天吳城城外喊殺聲震天,吳城已經被圍一個月,今日終於破城。越兵長驅直入,就算吳國有《孫子兵法》也沒用,因為《孫子兵法》在這個時代剛剛面試根本沒有經歷過檢驗,所以吳王完全不重視。

就和孔子的主張一樣,在沒有經過實踐檢驗得出結果之前,沒人會真心相信。

所以商鞅要南門立木,真金白銀給出去,就是要讓人相信他的法能夠說到做到,說給錢就給錢,是能落實的。

如果吳王夫差真的按照《孫子兵法》的說法來辦,或許不會敗得這麼慘,可惜孫子的實戰經驗太少,紙上談兵再厲害別人也不信他寫出來的東西真的這麼厲害。

吳國城破,城內一片愁雲慘淡,范蠡一馬當先衝入王宮,還想著浣紗雙姝,還想著能抱得美人歸的。

西施已經準備離開了,不過她和鄭旦的心情並不好,不僅僅是因為吳國破滅,也是因為芸姚這次帶來了夏姬和南子。

芸姚給她們做了介紹之後,西施和鄭旦顯然是不喜歡名聲不好的兩人。夏姬八嫁,還有南子給衛靈公戴綠帽子,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孔子都沒有兩位壞名聲的女子來的出名。

西施和鄭旦雖然入宮,可沒到人盡可夫的地步。

當然她們兩人所認為的‘人盡可夫’也是屬於斷章取義,在這個時代斷章取義是非常常見的,畢竟沒有後世那麼多的成語使用,所以通常都是斷章取義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人盡可夫的本意可不是說女子不守婦道,聯絡‘人盡夫也,父一而已’的上下文,就知道這句話說得是父親只有一個,可以做丈夫的男人卻有很多。

算是最早的老公和老爸掉進水裡,應該先救誰的回答了。當丈夫要秘密配合國君對付自己老爸的時候,女兒問母親,母親就讓女兒幫父親,而不是幫丈夫。

後來人儘可夫才變成了貶義詞,

夏姬和南子都察覺到了對面的厭惡之情,南子不悅地看過去,覺得這兩個小輩太沒禮貌了,於是她說道:“我們怎麼也是你們的長輩,為何如此藐視我們?”

芸姚不由看去,心想怎麼吵起來了?

“她是夏姬,你是南子,你們自己做過什麼難道還要我說麼?我都不好意思說。”鄭旦臉紅地說道,她對吳國沒有感情,現在終於可以離開是如釋重負,所以心態調整得很快,還有心思和人吵架。

南子就不服了,她覺得西施和鄭旦太裝腔作勢了,大家都是在宮廷圈混的,誰還不知道誰啊,嘲笑道:“別裝了,你們也是宮廷妃子,裝什麼純真?!”

“我們是為了越國才進宮的。”鄭旦反駁道,她認為自己和西施是為國為民。

芸姚覺得好笑,看著南子和鄭旦吵架,心想都什麼和什麼啊。不過夏姬和西施的美貌倒是齊頭並進,看著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