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河兩岸的居民見到有人划著船,帶著一串木材順流而下,紛紛受到了啟發,原來河流還能這麼用啊。

用水運木頭想必很快就會風靡朱河,大家都會爭相模仿。其實就算沒有船也沒問題,這麼一連串的木頭捆綁在一起,本身就是個巨大的木筏,人站在上面沉不下去,然後划著木筏順流直下就可以了。

上游居民都有幸能見到芸姚的第一次水運。

芸姚花了四天,從上游伐木場順流而下回到了采邑,引發了轟動。

他們第一次見這麼多上號木材。

“王宮橫樑都沒這麼好。”叔宰樂呵呵地說道:“一口氣運輸如此之多的木材,水運果然有大用處。”他已經想到不僅僅可以運木頭,還能運輸其他貨物:“朱河乃是天然之道,上游下游多有國家,我們若是以舟運輸不亞於車馬。”

“確實如此。”芸姚見叔宰已經看出了水運的潛力,就知道以後采邑之中肯定會有勇於嘗試的人。

南岸的喜妹也是一驚:“我們去換兩根木材,也做兩艘獨木舟。”

“為何?”蕭戈卻不明就裡。

“芸姚能從上游運下木頭,那我們也可以用水運聯通呂國。用車運輸,不但需要車人的食物,還要準備馬匹的糧草,但水運卻只要準備舟人的糧食就好,而且運輸的東西卻不少,這不就是省下糧草了麼?”喜妹是從這個角度算賬的,也沒錯,因為蕭國的一大支出就是四十匹健馬的糧草。

蕭戈也如夢初醒:“有道理。”

於是蕭國也積極參加水運。

而芸姚把骷髏山《元經》的事情告知了紅桑,紅桑倒是認為這是芸姚的機緣:“若是《元經》能使重現於世,對修士肯定是好事。”紅桑自己倒是不著急,因為《道德經》殘卷就夠她參悟的了,《元經》雖然神奇,但貪多嚼不爛,紅桑定力十足,並未心動。

“不過,石磯的因果還是要小心一些。如今看來石磯死在太乙真人手中,也不全是意外,也有她福薄的緣故。如果她真的整理《元經》,定然能修成大羅金仙正果,但最後卻不明不白地死了。可見《元經》是有大因果的,《元經》沒有流傳下來定然也有因果定論。無論是誰試圖重現《元經》必然都會受到因果糾纏,就看氣運如何。”紅桑別有深意地瞧著自己的弟子,似乎在說石磯之死只是為芸姚鋪路。

氣運不強,福薄之人都會被《元經》剋死?芸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師尊的話。

“東皇太一必定是窺探了天機,記錄在《元經》之內。”紅桑冷不丁地說了一句:“所以你自己小心吧。”

師尊這是要讓自己去賭一賭?芸姚心想這還是她的好師尊麼?一點也不心疼自己。有這麼交代弟子的麼?就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小心就夠了麼?

紅桑是相信芸姚有這個氣運的,畢竟連她自己都沾了芸姚的光。而芸姚能機緣巧合得到魔石,那麼《元經》肯定就是等著芸姚呢,除非還有別人氣運比芸姚更強。

石磯十有八九就是被《元經》剋死的,因為天道還不想讓《元經》內的天機展現人間,所以福薄之人誰碰誰死。

被紅桑這麼一說,芸姚也有點怕怕的,好在她也不急著去找什麼《元經》:“既然整理《元經》能直接證道,那不如就等我距離成仙臨門一腳的時候再去。也免得被天道玩死。”

不過芸姚也不由好奇《元經》裡到底記錄了什麼?能讓天道如此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