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建橋,雖然工具還停留在石器時代,但基建的魄力已經隱藏在骨子裡。

人口,工具,糧食,目前糧食肯定是不夠多的,工具也不夠好,那麼只能用人口來彌補兩者的缺憾。所以魯國的大工程都會透過大量徭役來執行,因為都是自帶糧食,人多可以縮減工期,那麼每個人消耗的糧食也就減少了。

五百個人花三個月修路,在魯國屬於正常水平。

有了橋,馬車也能輕快地透過,原本渡河可能需要花費半日,但現在只需要幾個呼吸之間就能從平坦的木板橋上透過,而且不用在意自己車上裝了多重的東西了。

采邑來的人多了,野人們自己編制的手工藝品也能交換更多飼料,或者換來采邑裡沒有的資源。

比如說鹽,雖然芸姚不缺鹽,但野人們缺,富裕了之後他們也想頓頓都吃鹽。

還有更好的皮革,把家裡的用不同皮毛拼接起來的衣服被子全部換掉,換成更好看的,吃飽了就要開始追求審美。

作為采邑的領主,芸姚深深地感受到了采邑裡的居民都在對自己緊追不捨,說不定哪天野人的生活條件就會超越她了。

現在芸姚正在努力管理藥圃,爭取把藥種好,需要在特定時候澆水,要懂得看星象、算風水,總之要種好仙藥不僅僅是需要可量化的因素,比如澆水多少,日曬多少,施什麼肥,施多少肥,這些對普通農作物很重要,但仙藥並不僅僅只需要這些,還需要滿足一些不可量化的條件,只能透過測時辰、看風水來滿足。

芸姚也是第一次種仙藥,嚴格按照《農人要術》上進行,二十多天靈芝和人參就已經冒頭了,長勢喜人。

“這樣的話一年就差不多可以長出十年藥力了,滿足初步的需求。”芸姚卻還想要挑戰一下一年種出百年藥力。

能種出多少年份的藥要看藥圃的等級,青峰易秋開墾的藥圃就和紅桑的七星陣一樣都屬於最基礎的,一年內長出十年藥力已經是上限了。但芸姚有外掛,她要用年輪挑戰一下一年內長出百年藥力。

一開始她是拔苗助長,想要一口氣成功,但幼苗直接就爆炸了,讓她意識到仙藥是很嬌弱的,要小心愛護不能太粗暴,於是她換了一種方法,那就是每天用年輪照射。而且還分了甲乙丙丁戊等實驗體,每天照射的時辰還不一樣,要看看成熟之後,不同時間段照射的仙藥有什麼不同。

這也是累積經驗,就和天文學家長年累月記錄星空和氣象,得出星空的軌跡,得到一年不同節氣。

因為多年記錄得出結論,然後代代相傳,就成為了常識。

芸姚現在要做的也是記錄,她懷疑仙人可以跳過這個過程直接得到結論,因為仙人會算,可惜她還不是仙人,所以只能用這種笨辦法。

結果比芸姚想象得要好很多,等到三個月之後,道路修完,藥圃之中的照射綠光仙藥已經長成,而且被綠芒照射過的仙藥一半都有百年藥力,而沒有滿足要求的也有五六十年的藥力。

“晚上照射的都滿百年藥力了,這說明綠光晚上的效果比白天好?”透過實驗芸姚發現了這個規律,白天的時候綠光的威力減半了。

“三個月就達到了一年的效果,速度很快,這幾棵已經可以豐收了。”芸姚沒有繼續照射,因為她知道繼續照射藥圃也不可能繼續提供營養了,百年藥力就是初級藥圃加持綠光的極限了。

成熟的草藥先收起來放入玉盒,其他的繼續培養,順便記錄一下不同藥材不同成長階段照射綠光的結果。看看是幼苗時期照射好,還是成長期照射好,還是長成之後照射好。

今天,芸姚從藥圃裡離開,因為要開始編制金蠶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