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進行的就是第二環節——祭祀。

芸姚豎起耳朵聽,國君開始說臺詞了,大概的內容就是保佑魯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之類的,非常長,就和未來領導講話一樣長。

然後國君帶領大家拜天,率先跪在青銅鼎前。

嘩啦啦,國君、貴族,大夫、舞人、鼓人、國人,所有人都跪下來了,烏泱泱一片。

其中自然也包括芸姚,這不是跪國君,而是跪天。就好像在采邑祭祀的時候,國人和野人也不是在跪芸姚,也是在跪天。

青銅鼎裡點起了火,男巫女巫們會把祭品丟入其中焚燒,芸姚第一次見到了芻狗,不僅有芻狗,還有用茅草扎的其他牲畜,被巫師丟進青銅鼎中焚燒。

芸姚本來還以為是代理國君小氣,後來才知道原來這不是小氣,而是祭祀步驟,因為接下來這些灰會分到每個貴族手裡,一部分塗在臉上一部分帶回家撒入采邑的土地。

雖然沒有殺豬宰羊,卻也足夠莊嚴,儀式感十足,順便還加強了國君對貴族的領導地位。把灰帶回去灑在土地裡,算是國君對全國土地宣誓主權。

之後就要吃飯了,一邊吃飯,一邊進行射禮。

射禮分為三個階段:表演射箭,定點射箭,戰車射箭。

國君和貴族可以坐在木頭高臺上,其他大夫坐在臺下,每個人都有一張矮几,上面有餐具。

食物會先搬上臺子進行分食,切割食物的是庖人,端酒的是酒人,管鹽的是鹽人,分肉醬的是醬人,給食物蓋布的是冪人。

這是一場漫長的宴會,所以連給食物蓋布都有專人負責,要是客人離坐,就把食物蓋起來免得落灰。

吃得非常講究,食物也非常豐盛,也難怪男爵們會想著留肚子到射禮上大吃一頓。他們不是來參加射禮的,他們就是來吃飯的。

芸姚坐在最後,分到的食物都是最差的邊角料,不過味道還行,確實是用心烹飪的,這可是華夏美食文明的啊,雖然食材有限調味料稀缺,但對美食的態度卻一如數千年之後那麼認真和嚴謹,果然對美食的追求是生命孜孜不倦發展的原動力之一。

國君有兩套班子最重要,一套是管事的,一套就是烹飪的。從食材的挑選開始,分辨病畜,避免病從口入,到食物的烹飪,調味,保鮮,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這絕對是西周最高規格的宴會,芸姚心想自己前兩年是真的錯過了,不過沒辦法父親去世需要守孝三年。當然說是三年,其實是兩年過一個月,四捨五入就是三年,可見西周人已經學會鑽周禮的空擋了。

周禮說守孝三年,可兩年過一個月也算滿三年,人的智慧果然是不可能被禮樂給規範住的。

也難怪以後口頭約定越來越少,法律條文越來越嚴,甚至肉刑也越來越多,都是因為人心太活。

芸姚因為守孝錯過了兩年的射禮,今年可以好好大吃一頓了,有酒有肉,酒的味道和果汁差不多,肉分為烤肉和煮肉,都很對胃口。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