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志玄搖頭道:“正所謂三人成虎,秦王最好還是不要掉以輕心,關鍵還是要看皇上的態度啊。”

李世民心中一凜,對啊,流言傳到這種程度,父皇也不出面澄清,那就有點意味深長了,他沉吟了片刻,澹道:“咱們的探子查探到,突厥人疑似又大舉來攻了,房先生回頭寫一份急報給長安送去。”

房玄齡微笑道:“屬下遵命!”

在場眾人都暗暗叫妙,如今皇上還得倚重秦王守邊境,在突厥大舉來襲時,必須得安撫秦王的情緒,所以十有八九會出面闢謠,並且懲辦造謠生事者,那怕是象徵性的。

李世民抬頭看了一眼天上的明月,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李元吉之流不足為懼,如今他眼前的第一大敵是李靖,準備了幾個月,也是時候拔除李靖這個威脅了,而對付李靖,他還需要一個抓手,那就是——劉武周。

話說劉武周自從被李靖收拾了後,一直躲在定襄郡中苟延殘喘,而李靖估計是想留下與突厥的緩衝地帶,所以一直沒有出兵消滅劉武周。

定襄郡和榆林郡接壤的,位於榆林郡的西北邊,李世民平定了榆林郭子和後,同樣沒有進一步攻打劉武周,看樣子是要留下劉武周,作為對高齊的緩衝地帶,事實上,李世民卻是在謀劃李靖。

李靖雖然為人木訥,不善言辭,但用兵如神,心細如髮,所以李世民不得不小心謹慎,因為機會只有一次,一旦失敗,李靖的反擊將會是相當可怕的。

大唐武德四年八月二十日,唐軍從榆林郡逼近定襄郡,兵鋒直指定襄郡的郡治大利縣,駐守在馬邑的齊國太守陳孝意也立即出兵定襄,試圖搶在唐軍之前拿下定襄郡,並且派出快馬急報李靖。

“稟秦王殿下,剛收到斥侯的訊息,陳孝意上當了,已經發兵。”侯君集興奮地奔進了李世民的帥帳稟報道。

李世民澹定地道:“陳孝意此人愚忠且性如烈火,上當是必然的事,主要看李靖的反應,再探。”

李靖作為大齊駐守在河東地區的行臺總管,一直留守在太原晉陽,就像一座巍巍大山似的,讓唐軍望而卻步,只要李靖在這裡一日,唐軍便沒法前進一步,所以李世民想方設法都要除掉李靖。

第二日,斥候終於趕回來稟報,李靖已經動身離開晉陽,北上馬邑了。李世民聞報不由大喜過望,下令加速前進,成敗在此一舉了。

且說劉武周,得知齊軍和唐軍兩面來攻,不由嚇得魂飛魄散,自從被李靖打得七葷八素後,這兩年來他的元氣都未能恢復,再加上下轄只剩下定襄一郡,人口稀少,要恢復原來的實力太難了,窮得叮噹響,麾下兩萬部隊連兵器都沒能配備齊全,要不是李靖打算留著他當緩衝,恐怕兩年前他就被李靖滅了。

再加上如今突厥內部發生動亂,也無暇再派兵支援他,所以劉武周當機立斷,立即焚燬大利城,帶著麾下所有人馬迅速遠遁北邊,試圖逃往突厥。

且說陳孝意率著一萬齊軍趕到定襄郡的郡治大利縣城時,劉武周早熘了,而大利縣城也落入了唐軍之手。

李世民站在城頭上,對著陳孝意遙遙拱手大笑道:“陳大人,久違了,真是不好意思,你來遲一步了,大利縣如今歸大唐所有,按照當初兩國簽訂的和約,請你立即帶兵撤離,否則就是侵入我大唐的領地,屬於毀約之舉。”

陳孝意不爽地冷哼一聲,帶著齊軍越城而過,往北追擊劉武周,很明顯倔脾氣又犯了。李世民看著齊軍往北而去,不由捏了捏拳頭,眼底閃過一絲興奮,這個性如烈火的老頭果然不出本王所料,拿話一刺激他便不管不顧了,李靖啊,看你如今救是不救?

且說李靖率著四萬兵馬從晉陽北上,進入了馬邑郡,正打算趕往定襄,便聞手下來報:“報李總管,劉武周已棄城北逃,大利縣城已經落入唐軍之手,陳太守率軍往北追擊劉武周了。”

李靖皺了皺眉道:“唐軍在大利城駐紮了多少人馬?”

斥候報道:“根據天眼的報告,大概兩萬左右吧。”

“才兩萬?不對勁,其中必有詐。”李靖略沉吟了片刻,果斷地道:“立即傳訊陳太守,讓他火速撤兵返回。”

李靖吩咐完後立即毫不猶豫地下令大軍調頭,火速趕回太原晉陽。

“什麼?李靖竟然掉頭回晉陽了?”

當李世民收到李靖竟然返回了晉陽的訊息後,整個人都愣住了,隔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不禁長嘆了一口氣道:“李靖這隻老狐狸不好對付啊!”

房玄齡等一眾謀臣也是大失所望,他們本來謀劃了一條調虎離山計,利用陳孝意把李靖引到北邊去,再突然襲擊晉陽的,豈料李靖謹慎得可怕,也不知察覺了哪裡不對勁,竟然立即就調頭回晉陽了。

“秦王殿下,那還要不要動陳孝意?蚊子再小也是肉啊。”侯君集不甘心地道。

李世民搖了搖頭道:“一個陳孝意無關緊要,李靖才是重中之重啊,消滅不了李靖,殺死十個孝意也是白搭,還得承擔違背和約的惡名,不值得,由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