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爺將拿了圖走,怎麼也不說一聲,小子還以為圖被偷了。”蓉哥兒看著旁邊桌子上圍著的人群裡,竟然十三爺也在。

十三爺看也沒看這傢伙,繼續與當日在清河邊的老者聊著輿圖。

賈蓉只看那看著連連點頭,對他畫的輿圖稱讚不已。

“老朽唯一不明白之處,便是這河道兩岸,為何要如此修築。”老先生扭過頭來,朝蓉哥兒問道。

“避免水土流失啊。”蓉哥兒理所當然道。

‘水土流失’四個字雖然淺顯易懂,卻也不明白具體指向什麼。老先生疑惑看著他,十三爺卻哼道:“說人話。”

“哎呀,簡單的說就是水力、重力、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造成的水與土地的損失。”蓉哥兒走過去,指著輿圖上清河幾處蜿蜒,道:“清河河道狹窄,在蜿蜒彎曲處不僅容易沖毀對岸的土地,還會把衝下的泥土帶入河中,導致河道淤積。”

十三爺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那位老先生卻是明白了。道:“如此修護河岸,所需的銀子又要增加不少。”

賈蓉道:“護坡修岸是必須要做的,不然只在後面修壩建渠,以後所有的維護成本更高。只要將兩岸治理好了,下游以後也用不著大力的去清理淤泥。小子本來還想著在河道兩岸都種上一排樹木了,後來考慮到銀子,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老先生笑道:“若是隻在皇莊這一段護坡,上下游兩岸泥土崩塌,還是會對河道有影響。”

賈蓉搖頭道:“那沒得法子,清河全長近六十里,流域面積進三千頃地,這工程太大了。小子只能護一段算一段。要想將這六十里全護了,沒有幾年的工程下不來。”

十三爺面顯慍色。

以他對賈蓉的瞭解,這混賬能將清河情況莫得清楚,還敢當面講出來,定然是有全套的法子。只是這混賬不願意講罷了!

老先生卻道:“蓉爵爺所想,與老朽想的不謀而合。沿河兩岸必須得要治理,不過所想到辦法正事蓉爵爺所棄的,便是兩岸種上一排樹木。不僅如此,還得在上游截流,清理河道淤泥,同時下游又建水閘。”

“既然都清理河道了,同時在兩邊河岸護坡,豈不一舉兩得。”蓉大爺咧著嘴笑道。

六十里啊,兩岸就是一百二十里,這得要多少水泥才能完成。

合該寧國府發財!

看來得催著薛家快點找地方了,寧國府在神京城外的莊子上規模到底小了些,想要供應怕是有點困難。

誰說想發財就得一定要懂很多東西,哪怕只有一項最簡單的水泥也能讓寧國府富足。

十三爺看出了賈蓉的心思,道:“莫想那些便宜事,水利營田府能用的銀子少,無法大力採購水泥用於修河。”

賈蓉雖然也知顯德皇帝是大燕開朝百年來最扣的皇帝了,不僅對自己扣,對工程更扣。但蓉哥兒還是想爭取一下,道:“一次修河,可保百年,十三爺莫要計算一時得失。將清河治理好了,清河兩岸這三千頃地少說能開出兩萬畝良田。”

兩萬畝良田是什麼概念,若是真能做到一畝兩石變成一畝四石,兩萬畝水田就比往年足足多了四萬石糧食。用斤來計算,可是每年將近多了五百萬斤糧食。

蓉哥兒又道:“若是這新開的兩萬畝良田,能產出八萬石糧食,折半入租也有四萬石。如果用當前米價,每鬥十餘枚銅錢來計算,百鬥一石,也就是每石千文。這麼算下來,只清河兩岸一年就可收三萬來兩銀子。”

這還是僅僅清河兩岸流域裡的田地產出後多增的。

這些資料十三爺比賈蓉更清楚,淡淡道:“清河兩岸官田兩萬四千畝,民田八千畝,共可改水田數量二萬三千畝。”

官田兩萬多畝?民田才八千?

蓉哥兒聽著心驚,不過卻也沒辦法。單單皇家就曾在京畿地區擁有一萬多頃,也就是一百多萬畝,全都是大燕皇帝的私人田地。

還有不計其數的皇族親王郡王,以及下面諸公、諸侯,一個個府裡都有著不少的莊子。

京畿地區的田地大多都被上層給壟斷了!

一個個數字計算出來,真是觸目驚心。實際上封建社會里,各省的地大部分的田地都掌控在皇家大臣鄉紳等人的手裡。反而是人數更多的下層農民,擁有的土地還不如這些少部分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