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看來以後每天得夜裡凌晨就爬起來了。也不知道是誰定的規矩,早晨五點左右就要開朝,天都沒亮了。現在連累自己也跟著要早起。

“十三爺消氣,以後小子早點過來就是。”賈蓉又看了十三爺旁邊的段玉,拱手道:“見過玉上官。”

“蓉哥兒昨兒騎了這麼久馬兒,累壞了罷。第二日,沒能早起得來,很正常。”段玉嘿嘿笑道。

蓉哥兒看著這貨臉上邪蕩表情,還以為自己昨夜被偷窺了,他怎麼就知道自己累壞。後來才想起說的是騎馬,訕訕道:“往常在府裡,也沒幾次有機會一直騎馬的,是有著些不適應。”

段玉道:“以後都會習慣的。”

希望如此吧!自己這柔弱的身子,騎上一天馬兒,沒散架已經是好的了。正感慨著,又聽十三爺道:“今兒先不回府了,直接往清河縣去。”

去罷,去罷,去城外顛簸吧。

蓉大爺已經認命了。

“見此,蓉哥兒有什麼想說的?”

“嗯?”

賈蓉看著前面一片望不到邊際的田野,內心迷茫,不知道忠順王在問什麼。

忠順王道:“昔日隨太上皇巡視南方,見彼處稻田,歲稔時一畝可收谷三、四石。然京畿處,旱田收麥每畝不足二石。若是京畿萬頃旱田改為水田,天下糧食永不慌矣。”

蓉哥兒嘴角扯了扯,十三爺擱這裡扯淡了。

賈蓉道:“京畿歷朝以旱田為主,其中不僅有氣候、土質原因,更多的是京畿農人沒有耕水田的經驗。往年他們大部分以種麥為主,其他雜糧為輔,如今一下全換成水稻,怕是會引發不少麻煩事。”

“你說的氣候本王聽過,土質又是什麼?”

這玩意怎麼解釋?賈蓉心裡著急,自己又不是農大高材生,更不是農學專業生,雖然曾經在家裡時跟著父母下過地,對這個也半懂不懂。

“小子只請十三爺慎重考慮才是。”

“自然謹慎行事,糧食乃一朝之根本。暫且在京畿內數百頃皇莊官營田地試行,若是可行,才推廣至各省各地。”

忠順王笑道,似乎已經看到將來糧食大豐收的場面,也沒追著蓉哥兒問土質怎麼論。反是傲然道:“畿輔土壤膏腴,甲於天下,東南瀕海、西北負山,有流泉潮汐之滋潤,無秦晉巖阿之阻格,豫、徐,黃、淮之激盪,言水利於此地,所謂用力少而成功多者也。”

甲於天下倒也未必,神京的附近的土地還能肥過北遼?

蓉哥兒想了想,不過卻是在土質上也不必太擔心。北方的土地總比南方大多地方肥沃些。若是種之得法,一畝水稻真出個一兩百公斤稻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賈蓉被忠順王領著巡看了一下這處皇莊,不少官員已經在重新丈量土地,只為以後旱田改水田做準備。

十三爺笑道:“昔日你曾說過,其他事情不懂,但是對如何引水如何建渠修壩這事尚知。此處皇莊的計算便交由你負責了,若是引水不利,本王可會治你的罪。”

這算什麼啊!

又聽十三爺回憶道:“那年第一次到你們寧國府莊上的時候,確實被驚了一下。小小一條水渠,竟然能滿足一大片田地的灌溉。若非皇兄當日提醒,差點就錯過你這麼個深藏不露的傢伙。再經過了你在王府莊園裡的驗證,相信此處皇莊一頃多地也能被你安排好。”

怎麼個意思?

我是個侍衛,二等侍衛,堂堂四品官職的二等侍衛,不是五六品的工部小官吏。心裡又嘆道:原來這些傢伙早在打自己主意,說不準王府那此後來把自己叫回去,還是忠順王弄的鬼。

只是他心裡也明白,如今能得忠順王這般看重,其實也是因為皇帝和忠順王都需要自己。旱田改水田的議題,自然不會是這兩年才開始的。

只是如今出現了水泥,能夠更便宜的建壩修渠引水,才立刻提上日程。

因此賈蓉沒有拒絕,這個時候最好的選擇是繼續展現自己的重要性,展現能夠被利用的價值。讓皇家、王府都願意縱容,或者說願意暫時保護著。

糧食啊,一國之本。

多麼大的功業,顯德怎麼會不動心。

賈蓉道:“既然十三爺如此信任小子,小子也只得勉強一試,只是想問問咱這手底下有多少人供差使?”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點選下方的"收藏"記錄本次(第129章 手底下多少人)閱讀記錄,下次開啟書架即可看到!

喜歡《紅樓蓉大爺》請向你的朋友(QQ、部落格、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謝謝您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