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個艱難路。

一夜間,最疼愛娟的人都走了,她的感覺是天都塌了,彷彿世界末日的降臨。

親人離去之後,真正讓你難過的時候是開啟冰箱,看到裡面的半盒牛奶;窗臺上隨風搖曳的綠蘿;那安靜摺疊的絨被,還有深夜洗衣機傳來的陣陣喧譁。

其實,真正的痛苦不在於親人離開的那一刻,而是往後餘生。

當你看到熟悉的事物時,明明一切都沒變,卻唯獨少了他。

曾經那些不曾關注過的小事,都會讓你感到老人的音容笑貌猶在,思念帶來的窒息感,會將堅強碎成渣。

這樣的痛徹心扉,幾乎每個家庭都深有體會。

精神的創傷有種特性,它可以掩蓋,但絕對不會收口,它是你永遠痛苦,永遠被觸及就會流血,永遠血淋淋地在心頭。

當時不知不覺,卻在後來無時無刻都在痛。

人生

有太多的乍然立場,殊不知,來日方長才是最大的謊言。

無論多忙,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別像周秉義和周蓉那樣,把家人的陪伴,永遠留在明天,等到父母離開時,追悔莫及。

周家二老走的一幕太令人難受,相濡以沫的兩人,生同枕死同穴,著實令人感動。

生老病死,迎來送往。

這世界上的事情總是說起來容易,但真正等自己遇上,才能明白到底有多難。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當週志剛突發疾病時,是秉昆、鄭娟夫婦,以及幾個朋友,換著班拉著板車把老爺子送到了醫院。

最沒出息」、「最笨」的小兒子秉昆,撐起了這個家。

就在秉昆夫婦心驚肉跳地把父親送到醫院的時候,最出息的一對兒女在哪呢?

都在外地,這就是周家的日常狀況。

父母年邁會生病,這是自然規律,而兩位「最出息」的孩子關鍵時刻總不在身邊,也已經成為必然。

周志剛躺在醫院中,略微清醒的時候,嘴裡囁嚅說著什麼。

秉昆不懂,可有一個人卻十分明白。

誰?兒媳婦鄭娟。

她望著周志剛不斷顫動的嘴唇,堅定地對秉昆說:爸就是要抽菸!

這樣的細膩心思和了解程度,是每天在父母跟前的秉昆都不能完全洞悉的,如果換成周秉義和周蓉呢?

秉昆的母親因為女兒女婿被氣得昏倒之後,臥病在床兩年多,絕大部分時間,都

是鄭娟在身邊照顧。

所以後來周母即使糊塗時,誰也不認,她還認得鄭娟。

最懂周家父母的人,不是最出息的大兒子和女兒。

而是兒媳婦鄭娟,是「沒出息」的小兒子秉昆。

在把父親送到醫院時,秉昆全身如篩糠一般地抖動。

當醫生對秉昆說「準備後事」時,秉昆當著醫生的面無力地跪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