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版中,其實張麗所扮演的曲秀貞是描寫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人物小傳堪比傳奇。

一家三烈士的革

命經歷,自己從法院下放到醬油廠做掛職書記,又到江北的製糖廠做車間管理員。

丈夫馬守常,在軍工學院副院長的位置上被打倒又恢復原職,在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之間幾度轉換。

她的人生大起大落,飽嘗冷暖,可以說是那一段唏噓歲月的真實寫照。

對於主人公周秉昆,曲秀貞的身份始終也處於變化之中。

從苛刻較真、不通情理的領導,漸漸變成了惺惺相惜的良師益友,在精神世界指引方向的領路人。

如果說周秉昆的剛毅性格來自父親,處世觀念來自親友和鄰里的影響。

那麼他日後對這個世界更深層的理解,在逆境中保持進取的人生觀,很大程度上都是受曲秀貞的影響。

故事劇情則很明確地體現了曲秀貞的重要性,請來戲骨演員張麗對人物進行了重點刻

畫,將一些劇本中原有的情節得到了精準的詮釋。

譬如第一次請周秉昆吃飯,她讓大家下了班不許走,工友們暗自嘀咕這是要幹私活。

她坦然接受駕駛員的敬禮,轉頭「你們三個上車吧」。

動作語調都沒有明顯的變化,觀眾卻能從細微處感受到,這個老太太也沒那麼可怕嘛。

「不許叫老太太」這個梗,已經成了前面的完成部分裡的一大亮點。

曲秀貞不讓大家叫自己老太太,一本正經地佈置工作之後,特意說明「叫同志、老曲都行,就是不許叫老太太」,還強調「人前背後都不行」。

認真宣佈一件挺怪癖的事,製造喜感的同時,也讓人物擁有了鮮明的個性標籤,從嚴肅苛刻的曲書記變得了有點孩子氣的普通老太太。

在後面的戲份中,曲秀貞還有變化。

一次是看到周秉昆突然找上門來看她,她一臉驚喜,「你們想我了吧」。

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歡迎,就像是普通人接待老朋友,與之前板著臉說話判若兩人。

一次是當週秉昆來為鄰居的事來求她,她在江邊抽完煙,感到被利用,斷然翻臉。

「咱們不是一條道上的人,從今往後各有各的」,說得斬釘截鐵。

當然,她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還是對這件事進行了調查,並想出了情與理都兼顧的好辦法,主動給周秉昆支「歪招」。

還有上腳踏車摔倒了不肯讓人服,硬是自己站起來,非

要再跳一次,要強、樂觀的個性帶來天色的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曲秀貞這個角色能夠跳脫出來,成為《人世間》中的一個亮點,張麗的演技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在同型別的影視作品中,比較容易出彩的是女性形象多半都是「小人物」,諸如婆媳關係等一地雞毛的戲劇衝突,往往對觀眾更有吸引力。

而像曲秀貞這樣住在省委大院的人物,很難演出普通人的共情。

曲秀貞這個角色的成功,在於張麗給角色注入了平常人家的煙火氣,並很好地拿捏住了「大」與「小」之間的平衡。

於「大」,她演活了面對命運起落不卑不亢的氣度,人可以被打倒、精神不能被打倒的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