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平民史詩”開拍(第3/3頁)
章節報錯
但是同時也是自己的善良換來的,如果沒有當時浴池救人的話,那麼曲秀貞也不會大力的培養他,他也就是在醬油廠解決生活溫飽問題。
至於在京都人民大學進修三年後就坐上省高院的庭長的曲秀貞,則有著她不同於一般普通人的眼界和視野。
自然而然的,對她所看重的普通人也就越發的想要磨鍊和考驗——周秉昆就是那個她所看重的年輕人!
想來曲秀貞第一次聽到周秉昆
這個名字,是在丈夫馬守常那兒吧!
畢竟,周秉昆當時的做法可謂是暖到了馬守常的心窩子裡去了。
不僅馬守常記住了這個熱心腸的小夥子,連帶著枕邊人曲秀貞也記住了這個名字!
奈
何當時的周秉昆並沒有說自己的單位,若不然,憑藉曲秀貞和馬守常的人脈關係網,恐怕第二天就能找到周秉昆本人。
劇中周家的三個子女,來自同一個家庭,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際遇。
老大周秉義響應國家號召,參軍當兵,並娶了省長的獨生女兒為妻;
老二週蓉嫁給了來自京都的著名詩人,並且年紀輕輕就考取了副教授的職銜;
老三週秉昆只是初中畢業,並且在醬油廠上班,留在家中與母親相依為命。
老大老二是人中嬌子,更是周爸的驕傲和臉面。
但最沒出息的、憨憨傻傻的老三週秉昆的身上,卻有著普通底層人擁有的善良、正直、真誠,甚至還有點性格中執拗的可愛。
所以他就是我們身邊的一個人,親切,真實,觸手可及。
原版《人世間》之所以在播出後被影評家評價為「平民史詩」,其實就是因為貫穿始終的真實可感的窮人生活。
該劇以周家三代人視角,跨越多個階層和多種社會角色。
囊括十幾位角色在近50年時間內所經歷的生活變遷,呈現出跌宕起伏又針腳綿密的「華國平民生活史」。
而平民和史詩,都是國產劇的薄弱環節。
缺前者意味著不接地氣,缺後者意味著小家子氣。
至於「平民」,國劇中「窮人消失」已是共識。
工作場景的CBD化和生活場景的五星級酒店化;
滿屏都是北三環精裝公寓、巴黎當
季長款風衣、澳洲M9牛排;
主人公哪怕失戀加失業,都可以抱著腿坐在巨大的落地飄窗前,捧著一瓶法國原裝白葡萄酒出神......
《人世間》的故事被放置到鐵灰色的黑土地上、「好女不嫁光字片」的貧民窟中。
為了這個貧民窟,早在過了年就趕來的劇組,一口氣搭了4萬平米的景,僅燈線就用了7萬米。
到處蒐羅來的老物件,堆在一千多平米的道具庫中。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