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千里江山圖的震撼之美(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樣一幅氣吞山河的長卷,只花了半年就繪製完成,且青綠之色,千年不敗。
你知道這有多偉大多瘋狂嗎?
《千里江山圖》其實不是一幅畫,而是五幅或者五稿。
第一稿水墨勾底;
第二稿赭石上色,讓後期的冷暖對比更鮮麗;
第三稿石綠上色;
第四稿再疊加一層石綠,使顏色更豐富有層次;
第五稿石青上色,完成。
如此龐大的工作量是什麼概念?
央美一位教授,只擷取了畫中的一景臨摹,墨稿就耗時37天,石綠階段耗時15天,石青階段耗時15天。
整
整2個半月,才臨摹完全畫的十分之一不到。
按照這個進度,臨摹完此畫尚且需要兩年。
但是王希孟只花了半年就全部完成!
難以想象在千年前,那個18歲的少年,是如何日以繼夜的伏案揮毫,肆意揮灑!
當初,宋徽宗要求王希孟畫下大宋的錦繡河山。
以此象徵江山永固,綿延千年,不為不惜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其中之一就是為他提供最頂級的顏料。
所以《千里江山圖》歷經千年,明豔如初的秘密,就藏在這些顏料裡
它的顏料不用植物色,全部採用礦物質顏色。
石綠的原材料是孔雀石和綠松石,用來製作首飾的只是中品,國畫顏料則全是上品
石青的原材料是藍銅礦和青金石,同樣,用的是上品中的上品
就連畫中白色的小人物,顏料都是來自千年貝殼的化石——「貝王」硨磲!
因它千年不變黃。
每一種顏料的製作工藝,更是繁瑣至極。
一塊天然的礦石,要先經過洗搗籮淘研煮漂七道工藝,初步篩去雜質。
然後連續用水研磨20天,每天研磨8個小時。
最後用水飛法一層一層漂洗沉澱,最終達到標準的顏料——輕細若塵,入水即化,與墨相融,經久不變。
今天,國畫顏料的製作工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在看到的《千里江山圖》,每道細節都濃墨重彩地詮釋了「講究」二字,閃耀著的正是寶石
的璀璨!
這幅圖演繹的前世,是王希孟天才少年的意氣風發,今世則是非遺守護者呼籲尋礦與傳承的苦心。
王希孟,宋徽宗親自調教的天才少年,半年成畫,繪作後去向不知。
有流傳說他染疾病逝,也有人說他隱秘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