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長壽魚(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清山一把將他拎上飛劍,快速地在幾張網之間把繩子頭搶在了手裡。
他一個人控制了三張網,樊盛陽只攥著一根繩頭。如同洪災一樣的紅色魚群轉眼即至,巨大的衝擊力一下子把樊盛陽險些帶出飛劍範圍。
劉清山那邊雖然也還很吃力,卻遠比他輕鬆了很多,一邊控制著飛劍隨著魚群的走勢繞圈,一邊在回拉繩頭,逐漸鎖住網口。
等網口完全閉鎖,兩人才鬆了一口氣,即使是這樣,也有很多長壽魚在最後的一剎那逃離了漁網的籠罩。
不過每一網也足有大幾千斤,最多的那張網裡足足超過了一萬斤,也就是五噸的魚。
接下來的運輸就簡單多了,利用飛劍的時快時慢,可以讓漁網裡多出來更大的空間,以便魚類來回活動。
有了前力的拖拽,魚類也只能緊跟著這股力量拼命往前遊,因而返回的途中並沒有想象中的艱難,甚至在速度上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直到可以望得見海警船的影子了,劉清山才把飛劍的速度降了下來,隨著往海面的升浮,借用飛劍的幅度也越來越小。
 臨近水面之時,飛劍已經完全收起來了,兩個人也借勢在水面上露了出來。
其實早在幾分鐘前,船上的聲吶就探出了他們的具體位置,那是劉清山有意收齊了大部分的真氣罩的結果。
船上的歡呼聲能傳出很遠去,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幾乎沒有任何風浪的夜晚。
照樣還是樊盛陽先行攀上了船,劉清山則是負責吊鉤的勾連。整整二十幾分鍾,四張網才算是順利拉了上去。
三位老人也圍著那一大堆火紅色的魚,好奇地在問東問西。船上不只有軍人和劉清山的人,還有幾位海洋學家。
這幾人都在驚呼,居然在這片海域發現了大批的長壽魚,這對於海洋資源的研究而言可是一次重大的發現。
劉清山跟樊盛陽互視了一眼,也不打算開口解釋,因為解釋不清,難以自圓其說。
沒想到金溪善竟是很熟悉這種魚類:“這害死我最喜歡吃的品種之一,雖然長得奇醜無比,卻害死我最鍾愛的美食之一!用它來煎炸,我的天,皮色橙黃,肉色潔白,口感細膩又富有彈性,那味道鮮美至極!”一位專家笑著點點頭:“我們家更喜歡拿它來紅燒,吃一口絕對就忘不了了。不過一定要洗乾淨,尤其必須去掉肚子裡的黑膜,這個黑膜對身體有害。”另一位看到三老興致頗濃的表情,趁機建議道:“劉船長,船上有沒有蒸魚豉油和山茶油?有的話,我馬上能做出一道更加美味的清蒸長壽魚來,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多地保留其鮮味兒!”褚剛幫三位老人做了決定:“這些都有,我之前在後廚看到了!齊老師,麻煩您馬上動手吧,多來兩條,讓咱們的兩位大功臣品嚐了以後再下水!”劉清山倒是不拒絕首先品嚐到,笑著附和:“那就乘機緩緩氣,來回一趟,我們還真有些累了,畢竟這一次多了一倍的收穫!”其實他根本不在意這些,而是為了三位老人著想。
畢竟他們的年紀都大了,又是在出海這樣的顛簸環境裡,即使身體健康無恙,時間長了身子骨也還是會遭罪。
能吃點東西補充一下體能,就成了很有必要的一件事。那位姓李的船長當然更明白這一點:“我在讓人熬上一大鍋魚湯,既暖身子又是大補,對老年人最有好處!”後廚忙活的時候,劉清山兩個已經半脫了身上的潛水服,上身披了件外套,在甲板上抽菸呢。
劉華也是位老菸民,不過現在有了劉清山的供貨,也抽上了大雪茄。
“你們下水的這段時間,那幾位老專家可沒少質疑你們,因為僅憑藉著一個簡易的氧氣瓶,他們不認為你們有能力潛入幾百米深的海底。”樊盛陽有些流裡流氣地吐了個菸圈:“越是專家學者,我現在是越看不順眼,這類人總以為自己的認知就是某一行當裡的至理名言了,對其他的反對意見,口氣既高傲又刻薄,實在沒多少自知之明!”金溪善樂道:“那是你的認為,絕大多數人的見識還不如他們呢,自然會選擇相信,我也是一樣啊,在沒認識山子之前,也只可能是對今晚的捕撈方式嗤之以鼻!”劉清山倒是不怎麼在意別人的觀點,此時更在意的是如何能捕到一個龍蝦群。
他說道:“盛陽,下一回要不我們多去海底暗礁處看看?這些地方可能有龍蝦群,但危險得很,捕撈也更困難,有沒有興趣?”樊盛陽兩眼大放光彩,因為龍蝦是他的摯愛:“那必須去的,師父,哪怕我們多花點時間,一隻只地去撿,我認為也很有必要!”金溪善同樣聽得心動,但聞聽危險更大,嘴裡就在拒絕了:“還是別去了吧,太危險我可不放心,即使你的能力再強,面對著大自然裡的天然兇險,也是做不到全身而退的!”確實是這樣,海底有很多有毒的魚類,它們大多寄居在礁石巖縫裡,忽然殺出來的瞬間,的確難以預防。
整個寒國就是更大一些的海島,相關知識在寒國人的認知裡很普及的。
劉清山笑道:“那些喜歡隱藏在暗處的有毒刺客確實有點麻煩,但往往那種地方才更容易出現龍蝦群,我想過去看看,難度太大的話就果斷放棄!”
“你們沒去前一次的那個海域?”劉華問道。樊盛陽點點頭:“我師父說,既然要動那裡的海藻,就一定會驚動那些徘徊在魚群周邊的巨型鯊,所以今天只能過去一次,就決定留在了最後。”金溪善點頭贊同:“你們兩個還不算傻,知道動動腦子!既然海藻很是巨大,如果有風險的話就不要去動它們了,不一定非要滿足他們的需求,海底是個什麼情況,只有你們兩個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