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是要讓我劇透啊!怎麼說呢,江德福簡直是丈夫的典範,他總能用他的幽默化解矛盾,很多話看似隨意,其實都極具智慧;安傑呢,這部劇播出後可能會有人說她有點‘作",其實不然,想想安傑的家庭背景,再加上她是家中老么,原本就是一個‘小公主",如果不是當時的時代背景,她原本可以一直保持小任性。但我想還是由她的扮演者溪善姐來詮釋更適合。」

劉清山多狡猾,隨口說了幾句,就把話題甩給了金溪善。

金溪善並沒有因為他把話筒又推給了自己,而感到絲毫的不滿意。

她笑著說了:「安傑後來的改變,在一個資源貧乏的小島上,她也慢慢的適應了生活,挑水、洗衣、做飯、看孩子樣樣都得靠自己,到了最後,安傑可以說是越來越像江德福了,原本的講究,也開始慢慢的不講究了,反倒是江德福越來越講究,還穿上了絲綢睡衣!但要說喜歡的角色,我更愛江德福的妹妹德華,我想還是請劉老師給我們說說吧。」

江德華的扮演者劉霖也是原版劇的扮演者,「德華這個角色表面咋咋呼呼,其實心地善良,也非常能幹,最後和老丁在一起,也算是有了伴。劇中的很多笑點都是她和老丁的前妻王秀娥製造出來的,我們還是請另一位劉老師來說說吧!」

王秀娥的扮演者劉天瓷同樣是原版劇演員,同時此人還是

華戲有名的表演系老師,她的學生有很多都是目前的一線著名演員,而她本人也是業界評級極高的優秀女演員。

她對話筒的交過來,露出了一臉的苦笑,「王秀娥這個角色,一出場就喜感十足,為觀眾帶來不少笑點。雖然她的結局有些遺憾和苦命,但其實挺有心機的,是劇中數一數二聰明的女人。同樣是沒有文化的農村婦女,王秀娥和江德華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喜歡八卦聊天,為人十分樸實,也熱心腸喜歡幫助鄰居。作為老丁的妻子......」

現場採訪持續了很長時間,這是由於國視方面的提前要求。

因為在場的主流媒體都是他們請過來的,儘可能得到更多資訊,也是一種友情的回饋。

再者,有了這些採訪素材,國視方面也好針對後期的宣傳有更多的操作手段,畢竟他們擁有著無法取代的天然宣傳優勢。

中午自然是好酒好菜的伺候著,一群現代人和一幫身著五六十年代服飾的演員,坐在一桌上倒也看點十足。

下午送走了客人,正式的拍攝就展開了。

原版劇中,導演對演員的挑選是極其用心的,強大的配角陣容是這部戲成功的關鍵因素!

這一版本也是如此,劉清山同樣對老戲骨是情有獨鍾。

比如飾演「楊書記」的娜仁華,老牌的金雞華表雙料影后,在這部電視劇裡演一個小配角。

「江德花」的扮演者是憑藉《過年回家

》獲得了13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劉霖。

「王秀娥」自不用說了,這位劇中土到掉渣的農村婦女,是培養了無數一線明星的劉天瓷。

安傑大嫂居然是98版《水滸傳》中的林沖的老婆,《黃飛鴻之王者之風》裡面英姿颯爽的的苗三娘扮演者王青華,飾演的是安泰的妻子。

安泰則是拍攝當代軍人題材作品的專業戶郭廣坪,更是飾演過兩位開國偉人;他把那個勢利眼的安泰簡直演活了,將一個在江德福面前非常卑微,把骨子裡的害怕和自卑飾演得入骨三分。

「張桂英」的扮演者跟金溪善早就有過合作,《甄嬛傳》裡的靜白師太,《知否》中小秦氏身邊的爪牙向媽媽,她叫趙淺紫,也是觀眾們戲稱的「壞阿姨專業戶」。

劇中只露過幾面的「

基地政委」,是主演過《蔣築英》《梅蘭芳》的畢嚴峻,同時還是火爆劇《大宅門》裡缺乏陽剛之氣的白家二爺白穎軒。

同他老婆「王秀娥」一樣土氣的「老丁」扮演者,卻有個很洋氣的名字任帥,在《我和老媽一起嫁》《老農民》等劇中讓人印象深刻,還是《闖關東》中的震三江。

「海軍炮校校長」是《我愛我家》中的於大媽,華國內地表演藝術家金亞琴,解放前就投身於話劇事業的一代藝術大家。

「王政委」是《闖關東》中鮮兒所投靠的那個戲班的班主,跟劉清山是老鄉的

王勇泉,真正的影視行業中摸爬滾打過來的老戲骨,名字卻少有人知曉。

劉以君飾演的是「歐陽懿」,他還是《大染坊》裡的趙東初,《成吉思汗》中的朮赤,至今演技精湛卻名聲不顯,但隨後的十幾年電視機裡到處是他的影子。

試想,這麼多老戲骨堆砌起來的演員陣容,甚至連統共沒有幾個鏡頭、幾句臺詞的角色都是這幫人在演繹,拍出來的效果怎麼可能差了。

再看看主角和幾位主要配角,郭陶是內地娛樂圈裡風格「穩紮穩打」中的典範,成名晚,卻塑造了眾多令觀眾印象深刻的經典角色,文化部優秀表演獎獲得者。

金溪善,寒國「國民影后」,更透過《甄嬛傳》《知否》《琅琊榜》,短短三年贏得了華國內地的天后地位。

江家、丁家的幾位小輩,不是童星出身,就是正當紅青年才俊,也保證了正式播出後的一部分的流量支援。

但最大的流量還是來自劉清山和金溪善本身,他們兩個加起來的市場號召力,也是為什麼能吸引來這些各方關注的核心所在。

如此龐大而奢華的演員陣容,僅僅是演員表流露出去,就會引起內地幾代人的嚴重關注。

而且劇情的設計很細緻,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劇本品質保障之下,想要故意製作出來一部爛劇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