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章 意外驚喜(第1/2頁)
章節報錯
聯想到劉清山在商業上的一些專案的秘密引進,樊盛陽馬上就被自己的師父說服了。
「還真是這麼回事,我們華國屈於人後、看人臉色的時間太久了,國家的強勢崛起才是關鍵,有關方面是一定會看清楚這種局面的!」
劉清山深深嘆了一聲:「所以說如今不似往常,時代性決定了格局和未來的大勢所趨,作為我們而言,努力個幾年見好就收吧!是潛心修行還是安享晚年,其實我們是主動方,但這種主動是暫時的,出名要有個限度,實力的擴張更需要適可而止,早一天看清這些,也好早一天把心收回來!」
他說這番話的聲音很低,只有樊盛陽能夠聽得到,這類心裡話,即使是金溪善,他也不打算過早地說出來。
天色漸漸明亮起來,寺裡的壯觀宏偉初現,準備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此時所處的嵩陽書院,是我國建立最早影響最大的書院之一,它與贛省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湘省長沙嶽麓書院、豫省商丘的睢陽書院並稱為華國古代「四大書院」。
出人意料的是,它竟不是講佛論輪迴之地,而是為儒學說的傳授之地。
只是外面的景色就足夠吸引人了,一格一格的石板臺階,都被兩側茂密的綠竹擁護著。
相對相對寂靜很多的空寂裡有清晨的涼風拂過,令人頭腦一清。
院中的空曠整潔,令空氣都肅穆了很多,卻彷彿時間倒回,依
稀看到一位位古代的莘莘學子,快步奔向學堂的場面。
之所以首先被領來了這裡,而非少林寺常住院的建築沿中軸線自南向北依次的藏經閣和方丈院。
是因為這個時間點,剛好是寺裡每日裡正式開放的節點上,每天就這個時間遊客最密集。
而且由於是週末,為了完美避開那個高峰期,選擇繞道前來書院,無疑就是個很巧妙的安排。
不然一大早就被遊客封堵住了,會導致一天的拍攝進度緩慢,也跟不上少林寺裡的僧人正常的修行和作息時間。
因為真正的少林寺,外來遊客很少看到,很多平時不對外開放的院落,自然不太可能對劉清山的攝製組也同樣禁足。
比如後山的一片區域,其實並非是塔林的緣故,而是寺內早已不問俗事,一意只知潛心修行的高齡老僧。
實則德字輩的兩位老祖德善和德詢就住在這裡,他們作為寺裡的最終守護力量,不到萬不得已的事關存亡時刻,是不會現身的。
那裡也有幾個類似如達摩洞一樣的天然石洞,甚至水電齊全,只是一般人很少知曉罷了。
還有一個暫時脫離了少林寺常住院的建築群的原因,就是寺裡的景觀後面集中起來拍攝才更為合理,不然一會兒儒家,一會佛教的,拍出來的效果會顯得比較凌亂。
此時的攝製組就在嵩陽書院裡架設了好幾臺機器,當然了,臨時請來的導遊,也只會跟著劉清
山和幾位嘉賓一行。
其實這個導遊可請可不請,有了釋小龍在,可比任何人的解說都要靠譜。
不過這畢竟是一個綜藝節目,而非紀錄片,遊覽過程中的趣味性同樣重要。
比如面對著泰勒這樣一位對什麼都好奇的思維跳躍者來說,遇到范仲淹、司馬光等人的相關話題,問起相關詩句來了,小龍這個半瓶子醋就很難詮釋得完全。
但這種活兒是導遊的專業認知裡最基礎的東西,詩詞歌賦及各種名人典故需要張口就來,你以為導遊證是那麼容易考到的?
而這些內容才是類似節目裡的精髓部分,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點,完全老少皆宜的部分。
因而大部分時間裡,小龍也就是個引路
的,即便是後來永清大師再一次出現了,人們也更願意待在導遊身邊。
於是小龍就變身為泰勒身邊的專用翻譯了,這一點令他很無奈,因為泰勒嘴裡總會不時地冒出來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問題。
整整一天就是在這樣的到處遊覽中度過的,包括晚間的室內晚課,也是由導遊完全把控著進展節奏。
關於這一點當然是劉清山交代的,因為他照樣很忙,不僅各種繁瑣事務都得找他,而且始終電話不斷。
至於龔建這位節目導演,則基本淪為了攝製組的現場指導,做得最多的不是拍攝計劃安排,而是各個機位的如何提前到位,以及拍攝角度的預判指導。
劉清山接到的
電話裡,就有付老親自打來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