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 排練(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清山指著蔡紹芬、朱音介紹給王慧的同時,也沒忘了調侃:「以後你們倆都去聽聽相聲,以後的港普味兒就收斂多了!」
王妃在香江發展了超過二十年,此時笑著直搖頭:「香江人很難發出正確的普通話讀音,對他們的絕大部分人來說,粵語和普通話的轉換也是一道跨不過的馬裡亞納海溝,平翹舌發音對他們而言實在太難了,光聽相聲可解決不了!」
蔡紹芬點頭:「從七十年代起,香江人在粵語的基礎上吸收英語、香江人自造的詞、文言,形成了獨特的香江話——港式粵語。港式中文寫出來,即使不懂粵語的人都能看懂一半以上,但要操著一口港粵的香江人說普通話,內地人不僅聽不懂港粵,連港普都聽不懂。歸根結底,香江人說不好普通話是歷史遺留問題!」
眾人都在心領神會地笑著。
香江人就是很難說好普通話,因為那邊的學校教學方式跟內地差別太多。
內地其他方言區的人,能自然而言從方言模式切換到普通話模式,知道普通話該如何讀。
因為每個地方的教材基本統一,都是標準中文,語文第一課就是拼音,aeiou相信大家現在都會背。
但香江不是,那邊的學校基本不教拼音,直接用香江話讀,連兒童讀物上都沒有拼音。
所以香江人學普通話,就是把普通話當作一門獨立學科,跟語文數學外語一樣。
需要明天上臺表演的人,都走上臺去跟樂隊交流了。
劉清山留在了臺下,是因為等會兒會有一些國家部門的人來。
畢竟捐款給哈市的那個陳列館,是一件很敏感的事情,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社會意義。
不久後果然來了很多人,眾人就選了場館外面的大廳說話。
來人見到劉清山還是挺尊敬的,不像面對其他藝人那樣優越感十足。
畢竟身在京都官場的人,大都知道劉清山跟付家的密切關係。
劉清山的年夜飯都是在付家吃,關係不是很近也得有人信
不是。
再加上他還不是普通的藝人,身上的身份多了,隨便拿出一個來也是了不得的業內頂尖。
因而接下來的談話還算是融洽,主要還是劉清山這個人懂得人情世故,把姿態放得很低。
具體談及內容也不外乎一些場面話,不值得累述。
等應付完這一塊,時間也來到了中午。
由於外面早就擠滿了人,這麼多人不好集體出去找飯食,還不夠來回折騰的呢。
所以乾脆從就近的飯店喊了外賣過來,很多人就地一坐,就這麼捧著盒飯用餐,那場面倒也值得被攝入素材裡。
下午劉清山也跑去臺上吼了兩嗓子,其他人的排練都很順利,主要是心理壓力小,明天又算不上正式的演出,更沒有幾首歌需要伴舞。
不過女團還是在三點來鍾出現了。
她們來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伴舞,而是伴唱,尤其是泰勒的一首英文歌,需要精通英語的人來和音。
只是她們並沒有得到現場演出的機會,不是能力達不到,而是沒有必要。
因為這個演唱會時間並不是很長,兩個多小時足夠了,現場可是有七個人呢,平均每個人唱兩首,也有十好幾首歌了。
況且明天的觀眾有很大比例的劉清山的粉絲,有了他在,就不可能只唱兩首就草草結束。
還有王妃至少也得唱三首歌,其中她會和泰勒演唱她那首著名的《流言》。
選這首歌因為它的曲風相對抒情、易學,不然難度太大的華語歌,泰勒一時半會兒難以掌握。
況且王妃的演唱風格和庸懶嗓音本來就很獨特,合唱者能跟得上她咽音歌唱技巧的並不多。
另外她還要帶著蔡紹芬和朱音二人演唱一首粵語歌,加上那首新歌就是三首了。
萬一明天的現場觀眾的要求太強烈,還說不定要加演,所以並不需要女團來湊數。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女團剛剛在內地參加了好幾家電視臺的春晚或者元宵晚會,不宜出現得太過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