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超乎想象的社會影響力(第1/2頁)
章節報錯
很多名人都站出來大唱頌歌,比如跟劉清山之間曾產生過嫌隙的馮導,就在個人部落格上針對該片發表了一篇長文予以肯定。
他首先稱讚了藥神,表示深受感觸,此片的意義重大是華國電影的幸事,並祝賀全體演員的成功。
而後他把該片定義為有功德的一部電影,並一再強調全社會需要這樣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因為它一刀切在了生活的病處,意義重大,效果斐然。
灣島第一個站出來的倒不是電影人,而是那位華語流行樂壇的旗幟羅大有,此時正在京都。
他的發言就藝術多了。
「這部電影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良心這個我們平常不會輕易提及的東西,一點一點地捧到我們面前來,讓我們無處可藏,但又讓我們開心地接受它......」
「生活裡常常遭遇艱難困頓,但,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電影跟歌曲一樣,必須為固執已久的人性解圍,它可能使我們在笑過、哭過之後,面對清風朗月,能繼續尋找自己的解藥。」
甚至國家最主要的報紙,把這部電影的上映放在了頭版頭條,並且給出了一個極其醒目的標題:一部敢於涉及敏感題材的良心之作。
結尾部分更是直接表明了觀點:希望這樣的好電影能讓社會進步一點點,希望所有人都能無病無痛,笑著活下去。
而且這篇文章還是特約評論員的署名,要知道在內地,這類署名文章是報紙行業特有的特有名詞,字面上指報紙上這篇文章的觀點是由署名的人自己負責,即文責自負。
而實際上它代表了一定權威人士的觀點,風向等,而且這個署名一看就知道是某個機構的諧音。
所以說,有相關署名的文章,代表了一定層面的官方意志。
至於網路上的高度評價更是多到數不過來,而且大部分標題都引用了國視六套昨晚的總結評價:好久沒有這麼經典的電影了!
短短十四個字實際上已經說明了一切,因為國家喉舌能給出這樣的評語,可以說是對這部電影的最高評價了。
口碑爆棚也絕不僅限於從今天開始就一票難求的票房成績,而是無數個影院外現場採訪觀眾時,畫面裡出現的一張張明顯哭腫的雙眼。
目前各方面最統一的評價,就是這部電影必須評為最近幾年的良心好劇,整部電影無論是演員演技、情節設定、還是鏡頭拍攝都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它打破了醫患題材影視劇的一般限制,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切入到與我們百姓息息相關的話題中來。
它將寫實與藝術再創造融合得天衣無縫,全程無槽點,這樣的好劇必須推。
各位演員的演技也是評論的焦點之一,劉華的演技毋庸置疑,他將人物的特點以及性格演變把控得遊刃有餘,觀眾可以感受到他的用心演繹。
由他出演的程勇這個靈魂式的關鍵人物,無疑是這部電影頭期的戰略成功。
而這部劇帶出的又一黑馬就是扮演呂受益的王川均,他對這個白血病人的刻畫入木三分,讓對他在《愛情公寓》中扮演的關谷一角印象根深蒂固的觀眾們,對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多媒體直言,內地的實力派演員中又添一員猛將。
各種評論裡也共同提到了一點,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尊重觀眾的電影。
裡面伏筆的設定、隱喻性情節的安排,都為它可以成為一部高質量好片埋下種子。
另外,不少人在影院看過之後都表示要二刷、三刷這部電影,它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綜合這些資訊來看,相信這部影片在未來的日子中,依舊會影響一大批的觀眾蜂擁擠進各個影院。
讓我們在把視線拉回到香江首映現場,故事已經來到了尾聲,但不同程度的抽噎聲已經可以明顯感受得到。
尤其是最後一段劇情的來到,令現場不少觀眾都在痛哭失聲,甚至偶爾還有徹底失控的嚎叫聲音,在歇斯底里的響起。
要明白這裡可是香江,完全普通話的語言方式,對於很多土生土長的當地人還存在著一定的理解障礙。
但就是這樣一個語言環境裡,卻仍舊發生了類似如內地首映式的過激反應場面,就足以說明真正優秀的電影作品,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單純言語的理解範圍。
由此可以看出來,《我不是藥神》幾乎就一路收穫「零差評」的超高口碑,勢必會帶動市場又一次出現現象級的觀影熱潮。
在此之前,《讓子彈飛》《集結號》《葉問》都做到了,這一次將迎來怎樣的爆棚票房,顯然是極其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