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功夫都是以體能為基礎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由於受武俠文化的影響,功夫片裡「越老越厲害」的邏輯也長期存在.

並且長久以來,大家似乎都沒有勇氣去打破這個荒謬的規則。

我們在功夫電影裡,常常能看到一花甲老者力克渾身肌肉塊的年輕壯漢,這更導致很多觀眾對此信以為真。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劉清山這一版本的《葉問2》堪稱突破。

這樣坦誠的自我解構,不但不會讓葉問形象失色,反之,會對宗師氣度產生更真實的烘托效果。

而劉清山自信也可以憑這一點,在華國功夫片史上留下字跡深刻的一筆。看書菈

當然「拳怕少壯」的後面還有一句話,那就是「棍怕老郎」。

後四個字型現了從徒手到持械再到持槍,武器等級越高對身體素質的依賴程度越低,對技巧的要求越高。

老了是沒法打拳的,因為造成殺傷力的門檻你已經達不到了,打不痛對面一切技戰術都是扯淡。

但兵器格鬥不一樣,天然補足了老者的傷害門檻,三百斤壯漢的和五十斤的乾枯老人被捅了都一樣會死。

對手握兵器的對決來說,老年人是可以憑著經驗和技戰術打到年紀更老的。

這兩場對決的由來是,英倫拳王出言不遜,還打傷了不少門派弟子。

忍無可忍的洪震南上臺挑戰拳王龍捲風,但因為患有哮喘,在最後關頭他本可以緊扼拳王咽喉致其死地,卻因氣力不足被龍捲風逮到機會。

靠在擂臺纜繩上的他,始終不肯放手,頑強地支撐著自己的身體,在十多記重拳下,倒地身亡,場面十分悲壯感人。

這場戲雖然洪大寶體型胖,但與龍捲風打起來,拳法依舊靈活,並在第一回合將拳王打翻在地。

但拳王隨即佔了上風,洪師傅苦苦支撐,終於倒下。

他的那句「為了生活我可以忍,但是侮辱華國武術我不能忍」能準確地擊中觀眾的軟肋,他打得慘烈,觀眾看得心痛。

在這一版本之前,不僅洪大寶提前有了大半年的各種準備,其中就包括競技狀態的全面恢復。

再加上他的身體得到了劉清山的進一步治療,不僅體內暗疾早已消失,更由於有效地減輕了體重,讓身體的靈活性有了最大的保證。

所以這場戲的如今版本里,他的實力還是遠超當年的,故而即便是最後不可避免地還是負了傷,但具體傷勢就降低了很多。

況且還有劉清山近乎貼身的守護之下,他的受傷實際上只有重重捱到致命一拳的那一刻。

因為這個瞬間,力道的分寸是不好把握的,畢竟再有劉清山的守護,也不允許出現在鏡頭裡。

何況那個畫面,會有一個洪師傅的整張臉被打變形的慢動作特寫,有了它才能更體現出他為了民族聲譽力戰而亡的悲壯感。

這場戲講當時我們華國的國粹武術,完全被人家侮辱地看不起,所以不是人格的問題,「侮辱華國武術,我不能忍」,戲裡有這句臺詞,而且畫龍點睛。

在實際拍攝的時候,無論是演員還是圍觀者,那種感覺是真的,很不爽,很痛心。

因為我們的歷史不是說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或者是一百年,而是很久很久傳下來的一個根深蒂固。

所以思想方面還會很傷心,這就是洪師傅明知不太可能取勝,卻仍舊慷慨赴死,可見明知是在演戲,卻照樣很容易地激發起了人們的心內共鳴。

這一場也是為最後一場戲做鋪墊的,其實也是給了葉問一個壓力。

三天之後的劉清山那場戲就簡單多了,這場最終的決戰,前幾個回合,葉問

和英國拳王兩人不分勝負,但葉問也被打得鼻青臉腫。

但華國武術界有句話,在打鬥前要冷靜地觀察對方,以靜制動,最好還能激怒對手。

於是葉問之後摸到門路,用腿功還擊,其中一記朝天腳贏得滿堂彩。

眼看處於下風,英倫裁判規定,葉問不許出腿。

之後葉問設法避開對方雙拳,朝中路進攻,旋風般的快拳打在龍捲風的左右臂、左右耳,那拳王就如葉問平時練功的木樁,毫無招架之力。

最後,葉問用最基礎的招式將對手打翻在地,以經典的飛速小碎拳砸在龍捲風的頭上臉上。

龍捲風的囂張不見了,擂臺下觀眾歡叫一片。

劇情就是這點內容,而且其中的尺度問題相比洪師傅的那一場拍攝更容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