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直播夜,灣島地區數家電視媒體均派記者到現場,此刻那裡的各新聞臺晚間新聞時段,更是小視窗+插播+跑馬燈多種方式大篇幅直播。

以往這種情況也就只有在各內地地方臺圍繞央視春晚的時候,現在灣島各家電視臺卻是反過來圍繞申城衛視的節目報道。

此外,那邊的東森王牌評論節目《關鍵時刻》,當晚竟然為《我是歌手》讓路,暫停播出,就算是在星光大道播出的時候都沒有出現過這種狀況。

現場的灣島地區電視臺工作人員更是感慨,如今內地電視臺做節目的手筆,真是讓他這樣的灣島同行感到既羨慕又汗顏。

廣告效益也在一路狂飆,總決賽每15秒超100萬。

總決賽之夜,在不搭配任何額外資源的情況下,廣告創收總額就超過了億元,15秒單條插播廣告價格最高達到103萬元。

更具戲劇性的是,這位竟是某省臺廣電旗下的傳媒公司,且目的是推薦他們的一檔新節目《我的中國星》,吸引到同行付廣告費給自己,申城衛視也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z.

再看節目的本身,音綜誕生在內地之後,盡是「草根」之間翻著花樣的電視互掐,這樣的形式早已讓觀眾不勝其煩。

《我是歌手》這樣明星間的直接對抗,對於觀眾來說就有了足夠的噱頭。

當劉煥、陳明、黃執忠這樣的中年「鹹魚」和尚文潔、楊宗偉那樣的新生「鹹魚」進行同臺pk時,觀眾們只記得握緊拳頭大呼過癮。

黃芪這條沉寂音樂圈許久的大牛級「鹹魚」,更是成為節目最大的彩蛋。

如今年輕的觀眾,早就知道了這世上沒有那麼多的光輝形象。

主流媒體更是過於無聊,他們就是想要一些惡趣味,就是要摧毀那些曾經砸給他們的所謂光輝。

他們欣慰地看到這些傢伙不再端著架子,那些有理想的鹹魚們,並不甘願被時代所淹沒。

於是,他們勇敢地走到臺前,用自己的聲音謀求再紅一次,哪怕一次便已足夠。

在《我是歌手》之前,沒有一檔歌唱sho敢這樣做:不設定專業主持人

,不播放選手的詳細vcr資料,他們把這些專業歌手帶到一個個封閉的空間,讓他們忐忑不安。

但《我是歌手》就這麼做了。

這些要素從根本上讓節目本身散發出了無窮的魅力,收視高、受歡迎。

申城衛視破天荒地將第一期節目重播了6次,從此創下這家平臺非戲劇類節目重播次數之最。

這樣的播放力度,面對歌唱節目的播放空窗,節目裡的鹹魚們一夜翻了身。

而且,國視的全網收視資料顯示,繼第一期收視申城臺拿到全國第一後,他們就一直是第一了。

與《好聲音》的評委老師去「拍選手」不同,《我是歌手》再次將選票紅利返給大眾。

看著成名已久的歌手像新人一樣站在舞臺進行對抗,決定他們去留的竟然是非專業的大眾評委。

這對於電視機前的觀眾們來說,是一種非凡的全新體驗。

也許,這500名擁有生殺大權的現場觀眾,才是傳說中「逆襲」的「草根」。

最後,是這檔節目的競爭機制:每場都有排名,連續兩場綜合排名靠最後的歌手要離開,這種機制讓有名氣的歌手們竭盡全力的演出。

這就需要歌手們全心投入準備節目,只要用心,觀眾是看得到的,聽得到的,收視率迅速飆升為全國第一就不足為奇了。

總之,劉清山所策劃的這檔節目,不僅讓自己和播出平臺賺得盆滿缽滿,也順便破了好幾項紀錄,並把節目成功地推向了海外市場。

試想,之前還沒有任何一家內地電視臺能把自制綜藝實現走出國門的理想,劉清山做到了,因為有限的幾個欄目都是他的策劃和製作。

也進而讓他的節目策劃能力,跟他的劇本創作能力一樣,從此唱響海內外市場。

就在這個時候,總決賽第二輪,也只剩下了最後兩首歌的,最終的總冠軍也極有可能會在他們兩組選手之間產生,因而才會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