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人採用多線敘事,齊頭並進的手法,交叉剪輯,尤其是在別人演唱時及時穿***對手的畫面,這已經不是一場娛樂節目,而變成了一場心理戰。

歌手被這節目還原為一個普通的人,節目的互動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嘉賓與觀眾的互動,而是嘉賓間的互動。

電視觀眾大部分時間享受著上帝般的全知全能,直到最後投票揭曉,立場逆轉被導演劉清山來折磨。

什麼是高階?這就是了。

不僅僅是臺上的各路歌手緊張爭雄,臺下經紀人間的相互角逐也把節目的觀賞性再次進行了提升。

它還具有尊重音樂、奉獻高品質音樂的特點,開播至今,演出作品不能說首首經典,卻也始終保持著極為恐怖的每期必有驚世佳作產生的高頻率。

甚至一期裡同時出現幾首爆款歌曲的現象,居然成為了常態,也因此讓多位歌手重新佔據了高流行性、高流量的舞臺。

你可以去質疑它的故意營造緊張氛圍的刻意性,當然更可以去抨擊因喜好不同而導致的欣賞口味的認同觀點的差異不同,但無可否認的是它的收視率始終像一匹失控了的野馬,呈斷崖式的飆升態勢。

作為一檔音樂競技類節目,《我是歌手》在精心傳遞天籟之音,營造因競技而生的緊張氛圍的同時,也在用心打造一場場視聽盛宴這就足夠了。

因為觀眾們早已經厭煩了製作方為了標新立異或迎合市場的劇本設計感濃郁,他們最想看到的是身臨其境的參與感和沒被套路的純粹感受。

在節目裡,他們沒看到歌手的傲慢和懈怠,看到的只有拼搏、激情和樂觀的精神,以及針對性的競賽模式,龐大的前期投入和精彩的現場展示。

這個節目火了,也帶動了今天演唱會形式的總決賽一票難求,場內場外到處擠滿人的場面,還有附近主幹道延綿十幾公里的交通堵塞。

這是一種即使放在八萬人體育場仍舊人滿為患的市場號召力,儘管也一樣帶來因高昂票價所帶來的抱怨種種。

但這就是最正常的市場規律,有足夠的供需需求,當然更有相匹配的品質優異。

這樣的結果除了鍥而不捨的誠意之外,還有導演組鬥智鬥勇出動三十六計攻破歌手們心防的趣味性,如此勞逸結合的搭配,才是保持節目新鮮度的絕致配方。

而此時城內的不到兩萬人的做為,卻營造出了十萬人的陣勢,狂熱而不失秩序的熱鬧場面,一進入直播畫面,就吸引了無計其數的電視機前觀眾們的身影。

緊接著申城衛視幾乎所有大牌主持人的共同出場,更是把這場總決賽烘托得猶如國視春晚的盛大場面。

而每一位主持人分別引帶出七位參賽歌手圈內好友的vcr祝福影片,也一下子把今晚的演唱營造出群星薈萃的隆重氛圍感滿滿。

尤其這些出現在影片裡的明星不乏國際級大牌藝人,比如李忠勝,泰勒,阿黛爾,陳龍,當然也包括節目裡

出現過的巨石強森和斯坦森。

尤其是後兩者出現的時候,人們的高昂尖叫聲依舊之外,還伴隨著幾乎所有人參與的鬨堂大笑,顯然人們都看過他們的搞笑出演的那一期。

那一集也確實成為了首季的最佳期之一,因為很多人透過它才算是見識到了一本正經搞笑的高階之處,印象殊為深刻。

首先出場的是四位淘汰歌手和特邀補位嘉賓姚蓓娜,這樣的選擇方式,彌補了很多人對於自己偶像提前離場的遺憾。

其中以楊宗偉的一首《愛與誠》,演繹出了石破天驚的全場轟動效果,這一點從現場觀眾的反應表情裡就能看得出來。

他的演唱可圈可點,音色溫暖,每個音都包裹得圓潤,音色統一度非常高,發聲位置超乎了想象,有很強烈的共鳴感。

在音色控制方面相當不錯,處理也品味不壞,雖然是一首粵語歌,對國語聽眾而言卻沒有那種略顯疏離感,因為該曲在非粵語地區的認知度還是蠻高的。

其演唱功力擺在那裡,低音醇厚,氣息穩定,中音區厚實有力,音色非常立體,足夠的胸腔共鳴使得音色和中低音區統一,相當難能可貴。

即便是全曲聽下來處理得比較內向,起伏感不強,音色變化也不明顯,但過硬的聲音素質依舊是他的王牌,辨識度很高的嗓音增強其自身其他特質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