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被重視的原因(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這件事你做的就很好,我馬上把這件事彙報上去!」
「有這個必要嗎,才多大點事!」
「那是你的認為,你的每一次新歌發行不是都能引起市場轟動?這一次又是你積極主動地幫低齡少兒群體發聲,正面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誰讓你現在的名氣很大呢!」
「好吧,我承認還是很喜歡被您這麼評價的!」
「少跟我嬉皮笑臉的,不管你的出發點是什麼,首先這種不計較利益得失的完全公益性做法就值得大作宣傳!那首歌叫什麼?我馬上找人去網上搜!」
「聽我說謝謝你!」
「行了,你該做什麼就去做吧,我和王市長暫時只是個旁觀者,沒有更多瞭解之前,不太好表態!」
「那就先看我們合唱團的表演?」
「嗯,專業性的東西我們不懂,會事先徵求兩所學校的認同意見,你已經向領導們打過招呼了,接下來就專心做你的事吧!」
等回到會議室,孩子們已經在三位音樂老師和阿卡的帶領下,在練習節拍的掌握。
實際上之前的首次演出,孩子們的表演是合格的,但也只符合現場舞臺,若是跟MV的品質,還是有一定出入的。
MV是要從音樂的角度創作畫面,而不是從畫面的角度去理解音樂。
也就是說,以歌詞內容為創作藍本,去追求歌詞中所提供的畫面意境以及故事情節,並且設定相應的鏡頭畫面。
音樂內容與音樂畫面呈面線平行發展,畫面與音樂的內容分割開來,各自遵循著自己的邏輯線索向前發展。
看似畫面與歌詞內容似乎毫無關聯,但實際上給觀眾的總體印象是有內在聯絡的。
這就是莊蓁林、劉姍姍,與劉清山之間出現激烈辯論的分歧所在。
莊蓁林是對錶演中加入了那些同學們的輔助動作,而表示了不理解,但剛好這一點卻是這首歌體現出跟原曲不同的演繹方式的關鍵。
不然區區一支校級合唱團,何以在無數類似歌唱團裡脫穎而出,帶給觀眾們更新鮮的觀看興趣?
故而劉姍姍和劉清山是這種新形式的維護者,並且成功地把莊蓁林的誤解給糾正了過來。
於是接下來更適合錄製在MV裡的內容部分
,就是攝製組及其導演的問題了,同學們只需要更準確地把握住節拍的控制,才能更完美地展現。
所以在這段空檔時間內,是由導演龔建帶領下的攝製團隊,在緊張地設計拍攝指令碼以及攝製方案,劉清山卻沒打算給他們指點或是提醒。
這也是他在刻意考驗龔建是否具備一名真正導演能力,此人跟隨趙錦強待在好聲音劇組兩年了,如果連這點事情都解決不了,也就實在沒有正式啟用的必要了。
即便是他知道此時的龔建面臨的壓力極其的巨大,畢竟現場除了兩所學校的領導們,還有部裡和市裡的大人物。
在他們的眼皮子底下,龔建當然得處處小心謹慎,好在這個人的心理素質足夠好,沒讓大家多做等待,就有了詳細的拍攝計劃。
他當然首先想到的是徵詢劉清山的意見。
看著那幾頁明顯匆匆趕製出來的指令碼策劃,劉清山仔細看了一遍,臉上不動聲色,心頭卻是在頻頻點頭認可。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又是這麼大的心理壓力之下,龔建這兩年的業務能力沒有白學,看來是應該給他身上添些擔子了。
隨後得到默許的龔建幹勁十足,首先跟三位音樂老師做了深入交流,而後便去安排各個機位的具體拍攝問題。
他對合唱團的現場表演方式沒有提出更大的改動,只需要臨時把面對面坐著的同學之間對對方的眼神凝視動作,變更為更隨意的眼神交流而已。
而且針對的也不再是對面一個人,而是視線所及的範圍內的正常眼神交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