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打戲的背後意義(第1/2頁)
章節報錯
但無論如何,能做個不為走狗的翻譯終歸是一件高貴的事情。
這就是原版放映後沒有產生過的、劇中人物所引發的更深入的思考。
而劉清山在拍攝這部影片之前,就很喜歡李釗這個角色的人物設定,從而在他的版本里,就特別針對這個人物有了更多的鏡頭圈定。
不過他使用的方式很巧妙,並沒有因此而增加這個角色的內容或者臺詞,而是隻多出來了幾個背景畫面。
比如在這一版本里,陸續出現在鏡頭裡兩回的李釗落寞的遠去背影。
還有他背對著敵軍軍官,臉上所呈現出來的滿臉鄙夷,以及由於刻骨的仇恨而導致的細微面部扭曲。
這些都相當準確地把這個人物的自責和怯懦之外,更細緻地描繪了遊走於時代狹縫中的小人物的無奈和辛酸。
這就讓觀眾們對李釗「翻譯官」這個形象,有了更加清晰飽滿的認識,能取得這麼普遍性的觀影后的同情心,其實也早在劉清山的預料之內。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林佳棟自己高超的演技所帶來的,那些這麼複雜的內行戲並不好演,需要相當深厚的演員表現能力的蘊含和把握力度。
所以塑造出「李釗」這麼個不一樣的翻譯官出來,對於整部電影來說是一個無比豐滿的人物塑造的填充;對於林佳棟個人來說,也足以在電影史上留下他的不可磨滅的一抹蹤跡。
得知了及時來到的信心反饋之後,劉清山的回覆就直截了當了很多。
他特意交代了石慧要加強針對林佳棟本人的正面響應,在此之外他當然還會透過小星的掌控力,來配合石慧以及清山吧的一系列後續動作。
而經過這些因素的持續發酵之後,他的最終目的是讓這個角色登上某個電影節的最佳男配角的座位。
至於他所扮演的葉問,對於影帝的榮譽倒不是有多強烈或者迫切,因為現在的他,實際上已經不再需要這些華語獎項的添持了。
反觀國外的一些著名獎項,他就更沒有期待了,首先這部影片的本質還是商業片,劇中人物關乎藝術性的東西少得可憐。
再就是他更想首先獲得海外市場對他編劇能力的認可,躲開更專業的影帝之爭同時也是他跟業內人士處好關係的首要前提。
對於海外市場來說,他畢竟是個外來者,太過突出的表現並不利於今後的事業鋪展和人脈關係的鉤織。
其實劉清山這一版的葉問,對其而言同樣具有特殊的意義。
因為他的演技又一次得到了昇華,成功地扮演了一個一招一式都非常嫻熟,性格也成熟穩重的一代宗師葉問。
給人感覺是已經把一代宗師的那種英雄氣概淋漓盡致的表演出來了,而日常生活中的葉問有著文人氣質的,性格比較內斂
兩種不同的人物刻畫,是他之前沒有多少接觸的更細膩表現。
尤其是葉問在家裡練樁,四周空無一人,彷彿只剩他與木樁相對。
沒有與人對打激烈好看,沒了圍觀的熱鬧人群和喝彩聲,詠春與葉問,甚至是略帶沉悶的。
寂靜的宅子裡,響起手與木樁的碰撞聲,一下一下,讓人心絃震動。
這才是一個武林宗師最真實的一面,大部分的時光都用在靜心修煉,不需要眾星捧月,不需要喝彩。
只有一個男人與他心愛的事物,日長夜長,朝夕相伴,已經成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葉問的身手,從來只在挑釁者面前顯露,在家裡,他永遠把心事默默承受,不願影響妻子。
電影裡熊戴琳給了葉問一個耳光,葉問默默受了這一巴掌,但他知道妻子內心的煎熬。
所以他沒有像
一般男人一樣,覺得丟了顏面便和妻子爭吵甚至動手,而是握著妻子的手,抱著她。
無疑,每個女人都希望能嫁給這樣的男人。
居然能把葉問的儒雅穩重演繹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從功夫上還是從生活的一些細節上都非常到位,已經把這個人物徹底演活了。
而且主題熱血,民族情緒被適當挑撥,前面橋段幽默,小鬼子也不是一味地傻里傻氣,動作設計果斷、暴力、真實、殘忍,這樣的商業片想不賺錢都難。
既然是一部功夫片,自然是讓觀眾熱血沸騰的打戲場面才是重點,也是最令人期待的。
但在《葉問》系列的打戲劉清山將它們設計得不再簡單,而是演變成同時展現人性的一種手段。..
第一場葉問戰廖師傅,這場戰鬥就充分地體現了葉問以和為貴的性格。
廖師傅剛在佛山開了武館,找葉問閉門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