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西皺了皺眉頭:「你的這種說法在西方很危險,不就是你們國家一直奉行的制度理念?」

劉清山笑著解釋:「跟政治無關,而是我們國家古代一些思想家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也是我們道教中的自然世界的發展規律,任何不同註解都是人為營造出來的。往大里說就是統治世界的說辭,往小裡說就是適者生存!」

隨後他馬上轉變了話題,「咱們還是別探討信仰上的東西了,都是虛無縹緲的無休止爭論!我的電影就要上映了,這種型別的動作片如果能取得西方市場的認可,咱們的協作團隊可以以投資的方式,考慮適度的參與進來!」

他的本意是這個season電影協作團隊裡的主要干將都是花甲老人了,能參與動作片的方式就只有投資一途。

沒想到德尼羅首先表示了反對:「動作片也不僅僅是功夫的展現,現代武器的體現也是同一範疇!我們這些老傢伙能湊到一起的初衷,就是想自己獲得一些拍攝資源,掙錢反倒是次要的。」

哈威·凱特爾在五人裡的年紀最大,也最有感觸:「是呀,隨著我們的年齡越來越大,找我們的通告也越來越少,這個協作團隊的成立,不就是為了幫自己多一些角色扮演的機會嘛,單純投資的話,就有悖於它的存在意義了!」

劉清山哈哈大笑:「既然諸位都不想安享晚年,那我就儘量滿足你們的想法!其實我已經有劇本了,街頭槍戰片,但你們四位不太可能一同出演!」

阿爾·帕西諾笑著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不用你說,我們心裡都明白。你就按照劇本里的人物設定分配我們的角色,沒被選上的也不會埋怨!」

劉清山點點頭:「現在還不是納入日程的時候,因為我也要出演其中的一個配角,但最主要的還是跟馬丁叔叔的聯合執導方式。」

他的話在座的人都能理解,好萊塢是個特殊的存在,無論編劇、演員、導演,彼此間的界限分明。

這個成熟的世界電影製造工廠,每部電影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工業商品,因此每部電影的製作流程都是按部就班的,包括每部電影的製作人員。

這些人都是在某一領域擁有一技之長的人物,所以跨界擔任其它職務都是很有風險的。

如果跨界擔任導演,所製作出的電影沒有盈利甚至虧本,那麼對於這部電影的製作人員的前途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體制成熟的好萊塢,很少有工作人員跨界擔任電影導演的。

在以明星製為基礎的好萊塢,大牌明星的市場號召力和話語權已經相當大了,如果不加以限制,可以說任何一個大明星想要拍電影的話,都會有大把的資源貼過來。

但是資源總是有限的,這種情況發生地越多,就會有越多優秀的導演得不到拍片的機會,特別是新人導演。

因此,雖然好萊塢也沒有明文規定不允許跨界,但跨界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很大的,同時導演工會也會對各路資源施加壓力。

更重要的是,長期浸Yin於這樣的制度之中,很多明星也都明白這一套確保好萊塢長期旺盛創作力的機制,因此大部分人除非有強烈願望和明確計劃,通常不會輕易嘗試拍片。

唯有編劇因為同樣是核心創作單位,而且與導演角色時常交叉重疊,因此相比其他職位跨界導演的比例要大得多。

當然凡事也有例外,某些在業內有特殊地位的演員,也會突破這種行業限制自導自演,甚至自籌資金。

比如湯姆克魯斯,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就連美女黑寡婦斯嘉麗·約翰遜也是有導演經歷的。

但這些人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老美的演員轉做導演或製片人,都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準備。

並且已經對電影製作、故事結構有了非常深的理解才敢邁出這一步,不然投資方和製片廠是不會買賬的。

而且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些跨界導演拍出來的影片質量並不差,甚至不輸職業導演。

而在華國,寫作的轉做導演,或者演員做導演,彷彿是一夜之間的事,而做出這些決定的往往是投資方。

他們認為電影利用一個有名的「導演」來做營銷,比拍好一部電影本身更重要。

於是會找到一些在導演這件事情上並沒有準備的明星來擔任「導演」,當然同時會為其配備有經驗的執行導演。

這麼幾次以後,更多的明星蠢蠢欲動認為做導演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

但是對於一個沒有任何製作經驗的人來說,他怎麼可能做到一個電影導演需要承擔的包括導戲、現場排程、攝影、燈光、服裝道具以及各種後期流程裡需要他做決定的工作?

而針對於這幾位人物,劉清山又有其特殊性。

因為他本身的編劇能力眾所周知,其作品更是在好萊塢一本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