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就是:之前的歐美電影,暴力通常是用槍械、刀具和血來完成的,所以李小龍那種眼花繚亂精彩絕倫連綿不息的拳來腳往,重新整理了歐美人看電影的觀念,甚至引領了街頭鬥毆的新風尚。

當然,也跟李小龍赤裸裸的秀肌肉有關,女觀眾喜歡看,女性又是電影院的主要顧客。

當時男女演員秀肌肉秀面板都是曇花一現半遮半掩的,從不在好幾分鐘內一直拿赤裸的身體衝擊你。

用肌肉衝擊視覺,不是從李小龍開始的。

比如三十年代的人猿泰山系列,導演就在有意識地用游泳運動員健美而勻稱的身材當賣點了。

然而約翰尼·韋斯穆勒除了身材之外,其他的乏善可陳。

包括後來的施瓦辛格,以及女一號女二號們在柯南系列裡大面積長時間不穿衣服,都是李小龍過世之後的模仿之作。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李小龍所展現出來超人一等的恐怖實戰能力,這一點在老資料片裡都有體現,李小龍也確實跟當時很多著名格鬥師或某一流派的頂尖人物實戰對抗過。

尤其是那段1秒九拳秒殺空手道冠軍的畫面,一直被視作了實戰經典。

相對而言,如今的劉清山真實的實戰場面更多更清晰,而且其中包括了兩次遭遇暗殺時候的監控畫面。

李小龍的那點實

戰資料,跟這種影像資料的真實性和殘酷性根本沒有可比性,其中意味著什麼不用細說。

打著真功夫招牌的《葉問》出世,無疑遠比當年的李小龍要震撼得多,稱之為完全沒有可比性也毫不為怪。

這兩段影片資料,無論是香江的雨夜一人抗衡近兩百人的窄巷廝殺,還是倫敦街頭與數名重武器殺手的正面對抗,都屬於電影也拍不出來的真槍實彈爭端。

尤其是後者都動用了火箭彈,即便是這樣規模的刺殺,劉清山不僅毫髮無傷地取得了全勝,還硬生生活捉了很多人。

這種本不該出現在現實生活中的恐怖畫面,早已超出了電影的概念。

更可怕的是,這部電影號稱沒使用任何特技效果,連最基本的威亞都沒出現在拍攝當中。

事實上也是如此,即便是原版那場著名的葉問跟三浦一戰,也沒有使用任何的特技手段。

當然了,劉清山具備在高空作業的能力,但扮演三‎​​‎​‏‎‏​‎‏​‏‏‏浦的池內博之可沒有這麼高的身手。

因而這一版的近戰搏鬥,是他運用了真氣託浮的能力,只是這種情況除了池內博之本人之外,沒有任何人知曉。

而且這段打鬥場面,也絕沒有原版體現的那麼玄乎其玄,都屬於正常的實戰範疇。

雖然那些高難度的什麼懸空漂移這類

的場面不見了,但拍攝出來的效果更貼近於真實,反而讓沒有了特技加持的打鬥更具有可看性。

就像地面上的近戰廝殺,少了那些花哨的空中翻滾,不見得就失去了觀賞性,更貼近實戰的拳拳到肉才是最令人信服的精彩場面。

綜合這些再來看《葉問》的發行,勢必會取得原比李小龍時期更輝煌的票房上座率。

高上座率也就意味著高回報,況且這部影片的投入並不大,八千萬華幣的投資換算成美刀也就是千萬多一些,甚至比不上好萊塢低成本的投入。

這麼顯而易見的以小博大,才是幾位投資商內心的最大期待,他們當然會對計劃的改變更加上心了。

更重要的是,這只是葉問系列的第一部,真正的恢宏實戰場面在第二部才會出現。

所以說,在這方面有了些瞭解的投資商們,更看重的是隨後系列片的投資權。

而且根據劉清山的說法,《葉問3》會請來拳王泰森,《葉問4》更是要遠赴老美拍攝,這也就意味著劉清山的事業重心將要向海外轉移了。

能在這個系列劇的一開始就站穩陣腳,遠比《葉問1》的實際獲益更值得期待,畢竟這將是華國資本嘗試殺入好萊塢的絕佳機會。

因此簡單開場白之後,韓三爺就直言不諱地提到了這一點:「這部影片對我們的重要意義就不需要重複了吧?如何保證我們在座的幾位一直不掉隊,首部系列劇的市場成績至關緊要,我想先聽一聽諸位的觀點!」

身份地位到了他們這一層面,就不再需要尋常商務會議上的很多婉轉和心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