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古城的城市靈魂(第2/2頁)
章節報錯
還有一些在夜場演出的半職業歌手和樂隊,也紛紛出現了。
前來的觀眾多到數不清,但由於事前的宣傳很到位,打著應援燈牌的現象並沒有發生。
既然舉辦的明目是擴充套件群眾業餘生活的演出,那些有目的的應援或營銷行為是嚴格禁止的。
長安城牆帶著人們對歷史文化的追崇和對燦爛星空的嚮往,引領快節奏的都市人遠離喧囂,體驗不一樣的狂歡音樂夜,打造了一場集音樂、文娛、星空夜宿為一體的浪漫之旅,就是城牆景區喊出來的口號。
而且什麼感受古城震撼音樂盛宴,暫別城市喧囂放飛心情,也並非是吸引這麼多人圍觀的真正原因。
說一千道一萬,不需要門票才是最核心因素,卻也因此而導致了現場的人滿為患,連街邊的樹上、房頂上都爬滿了人。
而且鐘樓廣場、城門洞下的野生音樂會,是長安的一種靈魂,在夜色中活躍在城牆一帶的音樂人,在這座城市早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也早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音樂。
但這些純粹的民間演出外行人是很難遇見的,更多時候要找到露天樂隊的表演,就像唐代詩人賈島在深山尋隱者一樣,需要足夠的運氣。
露天演出不收費,不管是誰,願意站下來就可以免費觀看。
早些年,在長安南門地下通道,經常有流浪歌手唱歌。
那會兒的街頭歌手有個共同點:會在腳底下放一個鐵皮盒子或者一頂帽子,聽眾可以投錢。
到了後來,露天樂隊早已不在腳下放鐵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二維碼,但這也只是象徵性的。
真正的收入來源於架在樂隊面前的三四部手機,現場觀眾根本無需投錢,甚至不需要掃碼打賞,只需要跟著音樂燥起來即可,流量和回報隱藏在樂隊成員手機上的直播軟體裡。
在07年的長安,還仍舊停留在盒子或者帽子投錢的階段裡,但這裡的本地音樂水準已經相當相當高了。
不然的話,這裡又怎麼可能走出來如許微、鄭軍這樣的頂級歌手?
野生音樂會上演唱的曲風不固定,民謠、搖滾及港臺流行都有,他們可以從內地的各路土歌星作品一直唱到港臺甚至歐美地區的名家名曲。
據說他們的演出伊始觀眾並不多,場面甚至有點冷清。
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場觀眾從三五個人發展到了上百人。
不論是拉著行李箱的外地遊客,還是騎著腳踏車摩托車路過的本地居民,都被門洞下的表演吸引駐足。
今天的演出也是大概的簡單方式,由主辦方隔離出來了好幾塊方塊式的演唱區域裡,已經有人走上前來演唱了,無論穿著打扮還是態度,都跟平時一樣的隨意自若。
隨著觀眾在不斷聚集,演出現場逐漸變得熱烈,很多觀眾跟著樂隊合唱,樂手趁勢用幾首節奏歡快的搖滾歌曲將現場氛圍掀起了高潮。
劉清山等人就是在這個階段出現在現場的,由於之前的宣傳裡有他們,已經被人發現,各個演出區域的人迅速收拾起自己的裝備,隨著人群湧向最靠近城牆的那個簡易舞臺。
舞臺雖然簡陋得像是真正的街頭表演,但四周圍的燈光打造還是很精緻的。
不僅場地周邊都有鐳射光照,甚至連城牆上都被引下來好幾道巨大的光束。
這時,城牆的門洞裡剛好刮過一陣風,三月盛放的櫻花樹被吹動,花瓣漫天飛舞,城牆、音樂、晚風、花雨,這可能是專屬於長安城的浪漫了吧。
作為主持人的劉華就是在這陣風中走上臺去的,簡短的開場白更像是主持婚禮而不像是正規演出。
本來按照劉清山的想法是不設主持人的,既然是福利性質的演出,又是藉著街頭表演的東風,他認為如何最接地氣才是最合理的。
怎奈人家城牆景區說了,希望透過這一次的演出,推動後來大型廣場表演甚至正式的音樂會,才是請他們來的目的。
聽到這裡他也不好堅持什麼,一座城市能有自己的長遠規劃和發展方式是件大好事,他做為過路客最好言聽計從,這也是一種對這座城市的尊重。
女團用於熱場,無疑是百試百靈的,況且還是這樣一支世界級的女子組合。
因為她們的海外經歷中有老美這個國家,更不要提寒國以及就近的幾個東南亞國家了。
按照亞洲的統計方式,有過海外表演資歷的都可算作是國際明星。
在這一點上足以看出,亞洲國家的藝人若想在海外有影響力有多難。
或者說非英文語境的娛樂圈,被認定為全球娛樂的非主流的情況有多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