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平淡的往日時光式的意境傳送裡,加入美聲顯得很有歌劇感覺,而且使得高潮部分跌宕磅礴但還是很柔美。

那種深情唯美空靈,以及民族特色的旋律會有淋漓盡致的體現。

同時,加上金溪善那獨特的聲線,能讓整首歌聽起來更加震撼。

並且把民族和搖滾結合到了一起的效果,尺寸拿捏得恰到好處,聽到這首歌,不禁讓人產生眼眶溼潤的第一反應。

這首老歌的版權,劉清山已經透過谷芸,跟作者取得了改編授權。

至於泰勒,在這一站並沒打算讓她出新歌,而是有意將她的熱度跟這兩期的林肯樂隊錯開。

劉清山認為凡事得有個度,畢竟這檔節目是由華國出品,非華語的歌曲就應該避免集中出現。

海外市場固然重要,但在還沒真正走出去之前,華國出品的中心議題是絕不能變更的。

第二天抵達七星湖那個廢棄的水利工程,才不過上午的天色剛剛亮,就能聯想到他們的動身時間有多麼早。

甚至大部分人都沒睡上幾個小時,這沒辦法,深入荒漠深處的大型拍攝,僅僅是參與人員的住宿就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又不是影視劇拍攝現場,不然幾十頂帳篷的搭建就得花費大半天的時間。

那些群演都是從就近部落趕過來的,節目組雖說因此省下了一大筆住宿費用,但在一日三餐上絕不含糊。

專門派車拉來了酒店裡的廚師團隊,以自助流

水席的方式,來提供今天一整天的劇組伙食。

廢棄的水利工程其實就是個大峽谷,而且周邊的環境是一片沙漠。

七星湖則是在東邊一座沙丘的後面,除非航拍才會令它出現在鏡頭畫面裡。

來這裡拍攝其實就是一個古戰場的廝殺場面,從一開始兩軍對壘開始,直至鐵騎衝入敵軍陣營的鐵血搏殺。

但由於現場只有幾百人,根本營造不出漫山遍野都是軍人身影的宏大場面。

這就不得不讓所有的群演,分別在兩側的峽谷斜坡上出演不同的兩支軍團。

好在當地的影業公司提供了足夠的服裝道具,受累的只是幾百名群演的角色轉換而已。

即便是如此,劉清山也是身體力行,不僅叫上了自己節目組的人參與群演隊伍,連他自己都穿戴上了古老戰服,混跡在人群裡充個人數。

這樣算起來,五百多人的規模擠在一個小山坡上的畫面,陣容場面還是挺壯觀的,再加上後期的特效新增,營造出密密麻麻上萬人的軍團對峙場景,還是不難做到的。

而且這種古戰場兩軍對壘的戲是分開拍攝的,同一隊人馬還得分步兵和騎兵,山坡上出現的是密密麻麻的步兵,而峽谷內的對峙現場是兩隊一字排開的騎兵。

這一次為滿足拍攝需求,節目組透過當地政府借來了好幾個部落裡的上百匹的馬充當戰馬,連同當地騎手,也是個不小的數字。

當然這部分租金是少

不了的,好在裡面的很多騎手和戰馬都有過戰爭場面拍攝經驗,不會因為場面過大而不知所措。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當地服裝道具的製作精良,不僅都嚴格按照古蒙古騎兵的甲冑完全還原,並且製法極為精巧,所需皮具也均為真材實料。

拿柳葉甲為例,據說他們先製成寬一指長一掌的若干鐵片,在每一個鐵片上鑽8個小洞。他們放置3根堅固而狹窄的皮帶作為基礎。

然後把這些鐵片一敬態孫一放在另一塊鐵片上面,因此這些鐵片就重疊起來。

再用細皮線穿過上述小洞,把這些鐵片捆在3根皮帶上,在上端再繫上一根皮線,因此這些鐵片就很牢固地連線在一起。

就這樣,他們用這些鐵片製成一根鐵片帶,然後把這些鐵片帶連線在一起,製成鐵甲的各個部分。

如此連線的方式都是有史料記載的,由這樣製成的護具才能真正保護戰士人身的安全。

而且鐵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夠在上面都能映出人影來,是名副其實的鐵甲。

馬也有護身甲,兩側各有一片甲,一直蓋到馬頭。

另一片甲放在馬的臀部,和兩側的甲片繫結起來,這片甲片上留一個洞,以便馬尾從洞裡伸出來;另一片甲在馬的胸部。

在馬額上還要放一塊鐵板,把它繫結在兩側的甲片上。

而對陣另一方的騎兵胸甲除了顏色不同,設計上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一片是從

大腿到頸,根據人體的形狀來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