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一路生花(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兩段唱詞裡的呵護之感令人尤為感動,既來自歌者,更來自被激發的自我願望,讓不夠從容的我們,逐漸自
我接納,得以成長。
少年時期熱切的憧憬願望,給人一生所供的續航能量是值得驚歎的。
青春或有憾,仍能如滴水之桶,澆灌腳下路土,開出一條繽紛花路,供我們享受幸福芬芳。
我們曾悉心培釀的願望啊,如反曙暮輝,霞光萬道,透射昏厚的成年的陰翳,幫助自己醒覺迷夢。
我們曾經歷過的純粹珍貴的年華啊,保持了最美的勇敢與澄澈。
兩個人的聲音很亮,穿透力極強,咬字偏扁,合唱者若實力不夠則很容易被“吃掉”。
但她們在高音區的穿透力很強,也就使得各自的弱混和圓潤的咬字使聲音,聽起來像包裹擁抱著那束光的雲朵,絲毫沒有針尖對麥芒的犀利感。
整首歌曲的主音程,特別是副歌段的主音程是由姚蓓娜撐起來的。
她的聲音特點就是高亢,在當今流行樂壇當中,論流行唱法音色的穿透力,沒有多少歌手是能夠比得過她的。
因此在這麼強有力具有穿透性的唱法下,金溪善的音色變化便註定了絕對不能跟姚蓓娜進行硬碰硬。
否則以兩人都為高亢尖細的音色的話,是很容易陷入女聲合唱的惡魔地獄——同質化當中。
當一首歌的合唱兩人陷入同質化的陷阱當中,整首歌的層次就會做得一塌糊塗,即使是再強的編曲也無法救回來。
所以她們有意識地規避了兩人聲音當中的同質特點,轉用和聲進行層次感的穿插和堆疊
。
使用不同發聲方式以及和聲編排,來規避兩人的同質化特點。
這首歌的編曲由艾爾斯特納來親自操刀,他的編曲當中的層次感是透過樂器的增減進行層次感的構造。
比如在第一段,選擇無鼓點,幾乎是讓歌手清唱的方式,主音程只有一把鍵盤和吉他。
然後到了副歌,加入另一副鋼琴,以及空間感很強的電鼓推進,讓整個第一段顯得更為空曠,輕盈無比。
緊接著在間奏加入了整個樂隊編,跟第一段的歌曲就顯得對比度很強。
在整個第二段當中,樂隊編一直是不缺席的,直到金溪善和姚蓓娜吟唱段完了之後,掐斷所有樂器,只剩下陶笛聲音。
在陶笛的段落過後,直接上了整個樂隊編,這樣,整首歌的“弱強弱強弱”的層次感就出來了。
而且三段弱編曲使用不同的樂器音色,便讓三段的層次感顯得更為強烈。
此時歌曲進入了和聲部分,在姚蓓娜的主旋律下,金溪善的和聲一直穩穩地託在底下。
而和聲的編排跟主旋律既有重合又有不同的安排,讓整段和聲就像是纏繞在樹幹上的藤蔓,開出了朵朵鮮花,讓人想要不停地聽她們的變化。
和聲的意義不是單純的三度和聲,五度和聲,八度和聲,而是在原主旋律的基礎上進行精妙的變化,形成聽覺上的層次感。
像是兩段主旋律交織而成的聽感,才是兩位歌手合作當中一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