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歸這是他的首張專輯,品質上相當嚴格之外,別人的發片經驗和渠道也至關緊要。

這一天,三間錄音幾乎都是凌晨才收工,唯有金溪善的新專輯早在一天前就錄製完成了。

這是由於她在寒國拍戲的間隙,已經開始零星錄製了,比如那首新專輯的主打歌《遇見》,早在半年之前就製作完畢。

加上其他幾首歌實際上她這一次來灣島的任務只有五首歌,其中還有兩首合唱歌曲。

兩首合唱裡,只有一首是跟劉清山配合,另一首直接交給了李忠勝,偶爾的換個合作物件,對於市場來說也是一種更新鮮的體驗。

進度最慢的自然是林菀依那邊,畢竟她今年才不到18歲,一半作品又出自於她的個人創作,無論是錄製經驗還是作品質量的打磨,都需要一個緩慢地遞進過程。

好在她們家就有錄音棚,還有一位專業錄音室的老爸,餘下的部分在自己家裡就能慢慢完善了。

女團的專輯同樣有一多半是劉清山的“創作”,之所以留下來幾首別人的作品,一是為了遮掩一下他“創作”作品過多的原因,二是其中的兩首歌是寒語作品。

女團的發展,脫離不開寒國市場的追捧,而且那邊已經對這樣的組合模式具有了近乎魔怔的熱情,透過金溪善購買的兩首寒語歌,也更適合那邊市場的快速認同。

當然品質上劉清山需要事先檢驗的,沒有寒國市場爆紅的歷史資料,他是不會選用的。

至於他和金溪善的三張專輯作品就全部打著他的名號了,尤其是後者新專輯的打造,這一次並沒為她另外準備寒語歌,因為主要面對的市場是華語語境。

當然對外的宣揚是時間太緊,寒語版的專輯會無限拖延,這並不是讓她就此放棄了好過市場,而是一種飢餓銷售的方式。

只因金溪善年後會有接連三部劇集會被搬上電視銀幕,其中的《甄嬛傳》更是長達七十多集,實際上在相對狹小的寒國市場已經具???????????????有實質性的霸屏性質了。

或是再在音樂上戰去更多的公眾視線,審美疲勞是一個原因,更容易引起寒國娛樂界的不滿情緒。

畢竟無論是她還是劉清山,在寒國還沒發展到一呼百應的地步,況且這個國家的排.外心理一向很偏激執拗,趕在這個時候趁熱打鐵說不定適得其反。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早在金溪善決定留在內地發展的最早期,寒國國內就有很多不同的聲音,而且兩年過去了這種聲音一直不曾消停過。

若是某些業內同行自感被她擠佔去更多的公共資源,勢必會鼓動著市場裡那些不同聲音齊聲出言討伐,也許劉清山覺得沒什麼實質影響,但金溪善被夾在中間才是最難受的那一個。

寒國娛樂業固然發達,但人口面積都有限,所涉及到的公共資源也相對狹窄很多,業內內卷現象一直很殘酷,更不要說源自於外國人的資源流失了。

這是他們演藝從業人員過於發達、過於密集的結果,與從業人數逐年猛增相對應的就是人均收入的大幅下降,這也是為什麼華國內地平均的藝人通告費用是寒國類似費用的幾十上百倍的原因。

就拿金溪善來舉例吧,之前她在寒國的劇集通告費平均每集僅有50萬寒元,僅相當於不到3000元華幣,而且這個價格已經是一線藝人的標配。

而她在《甄嬛傳》裡,一集已經能拿到30萬華幣,這是不是百倍的差距?

況且金溪善目前在內地市場,還沒到她等同於在寒國的市場地位,甄嬛這個角色如果換成周勳那樣的小天后,就是50萬華幣起步了。

即便是她30萬的價格在內地市場也不多見,可寒國二、三線的藝人片酬同樣更低,據說金溪善在拍《我是金三順》的時候,其他幾位主要配角的身價只有每集不到1000元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