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山就這樣溜溜達達地一個人過街進入了國視大院,兩手插兜顯得像個散步的路人。

而且進入了那個院子,他連臉上的遮掩都可以去掉,就這麼堂而皇之的來到了指定的演播大廳。

這一次不像昨天那樣拍攝規模龐大,只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只能容納下幾十位觀眾的迷你錄影棚。

並且他進入的位置還是導演組所在的辦公人員區域,那裡與錄影棚相隔一面碩大的玻璃牆,能看得到棚內錄製情況,棚內卻看不到裡面。

其實早在他趕到之前,亮劍劇組的人已經陸陸續續被請入棚內接受採訪了,他只需要在錄製的最後階段出去跟眾人見個面,對於劇組而言算是個不大不小的驚喜。

隨後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坐在沙發上接受一些個人專訪,這些內容會在後期剪輯時被剪得細碎,零星穿插在正式的播出版本當中,而且大多以畫外音的方式。

於是,他接受的採訪內容有詳細的回答綱要,以及措辭嚴謹的標準回覆答案。

劉清山對這種照本宣科似的採訪方式並不拒絕,畢竟即將播出的電視劇是一部充滿了正能量的愛國軍事題材劇。

國視顯然是對劇中人物的原型下了一番苦功夫的,提綱裡所涉及到的一些歷史事件的原型人物的真實事例。

這裡當然不會真的指名道姓,而是一概以某位老革命家來統一描述。但這位曾被開國領袖戲稱為

“鬼才瘋子”的原型人物確有其人,所以為了配合劇中李雲龍的姓氏,採訪中統一稱其為

“李瘋子”,實際上的那位大人物的是姓王的。況且這個李雲龍身上還有其他革命先烈的影子,不能籠統地歸於某一個人。

國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們將劇集在相關的小範圍內做了試播,得到的反饋大都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一輩人的共同認可。

因而他們才敢把一部劇集,跟歷史人物結合起來做宣傳,沒有上頭的批示,不然這種大膽的宣傳方式絕不可能透過評審。

此時這檔節目的導演,就是在跟劉清山做這一番解釋,也順便讓他了解到了一點內部資訊。

根據反饋意見,國視方面明顯意識到了這部劇正式播出後會帶來的社會影響力,甚至會立刻產生強烈反響。

劇中的主人公李雲龍那桀驁不馴、敢愛敢恨、專打硬仗的性格,一定會受到世人的強烈關注,而對於這個人物的原型問題,大家也勢必會十分感興趣。

因此才有了這一次的播出前的採訪,而劉清山在這其中擔任的角色,除了他本身是這部劇的編劇之外,還要擔負起國視跟電視劇劇組之間的詮釋橋樑作用。

以便利用他解說詞一般的劇情、歷史背景介紹,來迅速引動可能來自於民間的各種大討論風潮。

這些都是原版劇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劉清山還是很樂意去做的,這個他的工作性質無關,更多的是出於對於革命先烈們的尊重和敬仰。

原型的那位老將軍的經歷和李雲龍極為相似,都是橫衝直撞,都是專打硬仗,同時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都有極佳的軍事天賦,驍勇善戰,戰功卓著,算是那一代老革命家裡的最普遍的形象代表人物。

其實老將軍最出彩的一次軍事指揮,就是目前被寫進很多國家軍事教科書的上甘嶺戰役。

但劉清山的劇本里的主要劇情只寫到瞭解放戰爭,後來的李雲龍因傷並沒有參與那場海外戰爭。

這裡面有很多的歷史因素就不再提了,總之這位將軍一生的戎馬生涯可謂是十分精彩,敢拼敢想、敢做敢當,性格桀驁不馴,卻往往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