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後半句話劉清山倒是聽得明白,而且來時路上也親眼見到了。

國視的現場錄製,一般連觀眾席上的普通聽眾都準備了兩批,每一批500人,若是頭一批的觀眾效果不佳,他會馬上調換另一批人。

所以說,國視的現場錄製節目,連群演都考慮在內了,即使這兩批觀眾都不達標,劇組同樣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組織來第三批、第四批。

但這些都不是劉清山樂意操心的,他只需要交代好姚蓓娜就是了。

等導演離開後,他就直接說了:「你只要牢記男女聲的段落錯開,就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不用考慮我這邊跟不跟得上。再就是這首歌的中間部分以及結尾處,會有兩小節的和音吟唱,到時候你自己選擇跟還是不跟,我的音樂向來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歌詞不記錯,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就好!」

話雖這樣說,可兩個人的事先排練還是必須的,畢竟這一次的演出是兩個人的事,而且伴奏音樂的短時間編曲完成也需要時間。

好在答應這一次的出場前,劉清山就跟李副臺長說了要啟用自己的樂隊,他跟他們之間還是有很高默契度的。

legend樂隊實際上一早就趕過來了,手中早就有了曲譜,只需要跟劉清山兩人現場配合過一次就能做到無縫連線。

由於不是正式錄製的時間段,評委席上那些人的狀態基本上還是挺鬆散的,但今天可是個例外。

他們將要面對的已經不是之前的參賽選手了,而是嘉賓裡的重量級國際明星,因而不等舞臺上的排練開始,這些人都表現出了正襟危坐的狀態。

因為他們很想知道傳說裡的世界級歌手,在現場會是怎樣的一種表演狀態,當然新作品的品質如何,同樣是他們最關注的焦點。

接下來的排練,劉清山並沒有真正放開嗓子演唱,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姚蓓娜的音樂跟進上。

只是在輪到男生部分時,他僅是小聲地跟唱了一邊。

兩個小節的和音吟唱,他也是幾乎哼唱的模式,但跟他配合的姚蓓娜不僅沒感到半點的突兀,反而有了種沉浸情緒所致的通暢感。

一曲唱罷,他再分別低聲囑咐了樂隊和姚蓓娜幾句,就朝一直關注著他們的導演打了個「OK」‏‎‏‎‏​‎‏‎​‏‏‎‎‏‏的手勢。

儘管心中疑惑滿滿,那位導演還是選擇了配合,轉過身去拿起了對講機就讓劇組人員放人進來。

這是由於他事先得到了好幾撥人的幾番交代,這一次能請來這個人著實不容易,讓他收斂一下暴躁的脾氣。

不然眼看臺上的排練這麼敷衍,

按照他的脾氣早就應該暴跳如雷了。

不出所料,那些觀眾們走進大廳,見舞臺上站著的居然是劉清山,實際上已經難掩心頭激動了。

至於為何沒有因此大呼小叫,是由於之前節目組就放出風來了,有可能姚蓓娜的助演嘉賓會是劉清山。

這些觀眾的性質雖說屬於半托半群演,但本質上還是那些有錢又有閒的追星一族,也就是平時最經常聚集在明星出沒區域的那一類人。

當然裡面也有職業的托兒,也算是群演的一種,不過這類人屬於少數,他們的主要功能就是帶領著引導氣氛。

但不管是哪一類人,都具有追星的愛好或者年輕人巨大的好奇心理,所以見到了劉清山都表現出了強烈的情緒反應,更何況裡面就有他的忠實粉絲存在。

劉清山只是跟他們遙遙揮了揮手,就透過耳麥通知了導演組:「我這邊沒有問題了,可以隨時進入表演狀態!」

他不需要擔心如何體現上臺的相關畫面,這些在正式錄製的那天會有完整的流程要走。若是今天的錄製效果被採用了,後期再把那些鏡頭剪進來就是了。

這樣的現場樂隊形式,在一般的選秀節目裡還很少出現,主要是選手們大都不是職業歌者,缺乏跟樂隊合作的經驗。

可劉清山的現場演出多是以樂隊的形式,這是最典型的西方表演方式,但毫無疑問也是最合理、最有現場效果的演出風格。

既然有可能錄製成正式版本,現場的燈光效果是必須的。

此時待二人在舞臺上微合雙眼,舞臺燈光就緊跟著全滅,在鋼琴伴奏響起的一剎那才再次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