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承上啟下的扛鼎之作(第2/2頁)
章節報錯
直到追完全劇才知道,這幾個人是皇帝后面扳倒年羹堯重用的大臣,這幾位功臣之女也是後宮爭鬥最活躍的主角。
隨後的蘇培盛,張口詢問妹妹在宮中可好?這一個細節更是伏筆。
要知道蘇公公可是皇上的貼身太監,董事長秘書職位呀,而在此時也只有是乖乖問話答話的份兒。
從這個小細節已經看得出來,年羹堯的獨大心理在此時已經開始了,為後面皇帝不同意他的看法,直接甩黑臉,埋下伏筆。
而隆科多這邊啥都沒有,要知道隆科多可是皇帝的親舅舅呀,別人都有獎品了,自己的直系親屬舅舅卻沒有。
由此可見,皇帝並沒有把這個舅舅放在眼裡,為接下來的太后出場做了鋪墊。
緊接著鏡頭一轉,進了養心殿。
皇上忙著批閱奏摺,敬事房準時準點拿著後宮嬪妃侍寢的牌子,來請皇上翻牌。
托盤裡面的牌子只有七枚,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年大將軍的妹妹華妃,***皇后竟然排在最後面。
皇上一聲不吭,頭也不抬一下,手中的筆一點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太后一跨進來送粥送醬菜,皇上立馬起身請安,隨即全神貫注跟太后對話。
這一小段劇情說明,皇帝很孝順,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朝政上面,母子之間的溝通和關係特別好,為後面的劇情皇上請求太后除去隆科多埋下伏筆。中文網
醉翁之意不在酒,太后可不是單純來送粥的,實際是來催皇帝生娃的,太后說:「皇后,齊妃,端妃她們年紀都不小了。」
第一次看劇可能看不出什麼來,第二次,第三次再來看太后說的這一句話,細思極恐。
太后說的這幾位妃子都是皇上還沒有登基之前娶的,那華妃也是,為什麼太后不提她的名字呢?
因為太后和皇上,根本就沒有把華妃列入生娃的隊伍當中。
後來母子的對話勉強提到了華妃,太后是這麼說的:「華妃能幹,漂亮,你寵了她那麼多年,娶個新的進來也好,平分春色總勝過一枝獨秀。」
也就是說太后想要皇帝選秀,除了想要延綿子嗣之外,還想找人跟華妃抗衡。
從太后的這句話裡可以看得出來,華妃後面的命運不會好過,既不讓人家生孩子,還要找人來分她的恩寵,這日子還有什麼幸福可言?
在接下來的鏡頭就是講到甄嬛,上香許願求不中。
一出寺廟的門,丫鬟留住,就把甄嬛剛才許的願給說出來了:「別的秀女都在求中選,唯有咱們的小姐求被撂牌子。」
這個小細節,埋伏得很好,你求著不中選,偏讓你被選中,皇帝在選秀時一眼就看上了甄嬛。
請注意,在第一集當中甄嬛是去甘露寺求神拜佛上香,寺廟的對聯是這樣子寫的:
上聯:甘露灌頂受菩提記
下聯:光明噪身廣度眾生
意味著後面甄嬛去甘露寺修行,受盡苦難,揭示甄嬛的命運在此重生。
再接下來出場了就是夏冬春,夏冬春,夏冬春,一年四季,唯獨沒有秋天。
一出場就囂張跋扈,到處欺負人,引發華妃強烈不滿,賞了一丈紅,生命沒落在秋天,夏冬春的出場註定活不過三集。
第一集的重頭戲就是安陵容被欺負,甄嬛眼裡容不得沙,三言兩語就幫她把夏冬春給氣走了,還把一枝花插在了她的頭上,把自己的耳環摘下來給她帶上。
正是甄嬛無心的舉動,讓安陵容被選上了,只可惜安陵容後面倒向了皇后團隊,得到甄嬛的恩准,落了一個自.殺得下場。
這一個伏筆,揭穿了安陵容後面的起伏命運,成也甄嬛,敗也甄嬛。
不得不說,首集真的是一個鏡頭一秒鐘都不浪費,只是對於此時的觀眾們來說,還遠沒到體會這麼深的時候。
但劇集的製作之精細,角色人物刻畫的之個性鮮明,歷史細節處的處理之有據可查,實際上已經算得上多年未見的好劇了。
更重要的是,裡面的每一個人物的著裝都跟角色皇宮內院的身份相匹配,品質之優良,做工之精細,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這部劇在細節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
可以說,這部宮鬥劇,更像是《史記》、《三國演義》的延續,在展現古代君臣思想的同時,也被當代價值觀和審美標準進行了重新演繹。
只是在第一季結束後,所有的觀眾們還遠沒有意識到這部劇的恐怖,隨著劇情的漸漸深入,人們才會驚覺每一場戲都是有目的的,是有東西要交代的,是為後面埋伏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