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令人嚎啕大哭的首映式(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部劇,劉、金二人的黃金CP搭配,也確實稱得上除劇情之外的最大賣點之一。
在拍攝了一個星期之後,整個影視城裡,就開始擠進來越來越多的圍觀民眾。
這也是劇組事先設定的劇照流出時間點,隨著拍攝進度的越來越深入,也必須讓相關資訊一點點地洩露出去,為將來的上映營造一個逐層漸次的評論熱潮。
劉清山在劇中一人飾三角:梅長蘇,林殊,蘇哲,也一改人們心目中的絕世高人形象,扮演了一個病體單薄但容顏靈秀、氣質清雅、才冠絕倫的角色。
曾是赤焰少帥林殊,是晉陽長公主與大元帥林燮的獨生子,十三歲上戰場,是奇兵絕謀、戰無不勝的少年將軍。
十七歲時,赤焰軍遭陷害全軍覆沒,林殊僥倖得以存活,但從此之後內息全摧,再無半點武力,多病多傷,時時復發寒疾,後改名換面為梅長蘇,成為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盟主。
而後他化名蘇哲回到金陵帝都,成為靖王的謀臣。
他跟從前的林殊已經不同,後來的他低眉淺笑,語聲淡淡,臉色蒼白如紙,手指寒冰如鐵,高深莫測,算計險惡人心。
在他精心設計下,帝都形勢大變,太子和譽王倒臺,賢明的靖王登上帝位。
***冤案後,他拜別帝都,束甲出征,用最後一點精力誓死捍衛大梁邊境和平,最終在他最愛的沙場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來時素顏白衣、機詭滿腹,去時遙望狼煙、躍馬揚鞭。
兩年翻雲覆雨,似已換了江山,唯一不變的是一顆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如今的觀眾越來越挑剔,佈景特效和小鮮肉堆砌的狗血劇情難以立足。
至少五十多集集的《琅琊榜》,劇情緊湊,邏輯清晰,無一處拖沓,無一伏筆不能自圓其說。
立體的背景設定和豐滿的人物形象,也讓演員的表演有棲身之本,簡單來說就是「好入戲」。
劇中的懸疑成分,會吸引觀眾將每一個有趣或刻意展現的情節記下,並在後面劇情有所呼應時恍然大悟,能給觀眾帶來莫名的自得和滿足感。
而嚴謹的劇情設定同樣不會讓觀眾失望。
在第一集便被提及的老夫婦,不僅有卓青遙護送,更有江左盟暗中保護,前面只是寥寥數語提及,後面卻在打壓太子的慶國公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後來夏冬祭拜亡夫和梅長蘇相遇時,一個奇怪的第三人視角場景,和郡中多次出現的怪獸傳言,也很好地呼應了聶鋒的迴歸。
六部易主,謝玉伏法,譽王逼反,梅長蘇的一盤棋,從一開始便布好了全域性。
而劇本的完整邏輯性不止於此,也體現在人物的情感刻畫。
帶著滿身傷痕的梅長蘇迴歸後,並非如表面般孤僻冷情。
劇中他有兩次在不該失態時失態,一次是在面見太后,被太后錯認為林殊,一次是在驚覺霓凰有難,可能清白不保。
劇本對梅長蘇的設定,並未走「霸氣迴歸,冷血復仇」的俗套路線,其內心深處的弱點和對感情的渴望,使梅長蘇血肉鮮活,更容易引起大眾共鳴。
如今的古裝劇能收穫觀眾讚譽,自然離不開其細緻入微的禮儀細節,和半文言式的文雅對白。
這種情形會在《甄嬛傳》幾可預料的大紅大紫之後,觀眾對於古裝劇的想象達到極致,《琅琊榜》隨後而至,正當其時。
這也是劉清山亦或是雪域娛樂,首先在內地掀起一股股影視新浪潮的又一大手筆。
第一個大手筆,就是將會由《集結號》開啟的新型戰爭題材劇,隨後便是《亮劍》、《士兵突擊》借勢風氣的第二輪潮勢引發。
緊趕著《風聲》跟《潛伏》又會給這股風潮,添上諜戰劇型別的重重一筆加持。
這些跟戰爭題材相關的影視劇,就算是讓雪域娛樂製造從此在娛樂圈站穩了腳跟。
待的這股風潮因某一部劇的大結局稍有落勢之時,《甄嬛傳》又會在內地掀起另一股古裝劇浪潮。
隨後《風聲》跟《潛伏》才會跟上步伐,讓戰爭題材劇的風向突變。
而後是沒等其他跟風製作淌入這灘渾水,眼下正在拍攝的《琅琊榜》就會強勢殺入市場,就此正式宣告新型別古裝劇的強勢崛起。
這還不是最高.潮,接下來圍繞著金溪善,還會有至少兩部精緻古裝劇的陸續立項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