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兩種不同的憂傷(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是下一刻,她就被舞臺下面由無數個手臂相連的大規模動作給震撼到了。
人們在劉清山的演出結束之後,居然不約而同的對身邊人生出了莫名的親切感,或者說更像是劫後餘生的幸運使然。
這就直接導致人們的尖叫聲和吶喊聲也正在漸漸失去控制,他們瘋狂地跳躍著、嘶吼著、慶祝著,上躥下跳的模樣一點也不像剛從極度悲慼中迴轉過來。
站在舞臺上的劉清山卻很理解人們的這種情緒變化,他們是因為自己的歌聲所營造出來的恐怖宣洩效應,以這樣的最激烈、最極端的狂歡形式來發洩剛剛形似癲狂的悲苦狀態。
於是現場的記者們紛紛端起了各式長焦、廣角鏡頭,心急火燎地按下快門,記錄下這又哭又笑的經典一幕。
因為一首歌而導致的炙熱沸騰的人潮,很多人臉上卻還掛著兩道深淺不一的淚痕,這種詭異的演出現場,這些經歷豐富的娛記們也是首次見到。
劉清山並沒有開口去梳理人們的情緒,而是回身走向樂隊,找了把木吉他掛在了脖子上。
然後他回到麥架前只說了兩個字,就令現場再也不見剛才的詭異氣氛:“故鄉!”
這首歌他之前曾在灣島演唱過一次,或許是由於這個原因,它才沒有衝上華語歌榜的首位。
但它的前奏一起,瞬間秒殺一切不良情緒。
這首歌的前奏很長,有一種心境上的荒涼滄桑感,對過去的無奈或者戀人逝去的哀傷。
一小節16個音,聽起來像很多三連音,實際上是標準的節拍,透過演奏力量起伏給人以幻覺是三連音,連綿不斷。
劉清山的成熟幹練的聲音及張力,在首個音節傳出來的時候,已經引來全場的跟唱。
這是一首聽過後就能讓人魂牽夢縈,沉醉無法自拔的歌曲。
總體感覺雖然是淒涼的,有一種對歲月的感動和愛人的不捨,但由於節奏明朗旋律優美,歌詞滄桑激盪人心,觸動心靈,同樣會讓聽者懷念著以前的美好時光,激勵著不斷把腳步邁向前方。
過去已經過去了,珍惜當下,放眼未來。
每當一個人聽《故鄉》,都有一種孤寂之感,那種思念更加強烈。
想著落日下愛人美麗的臉盤,和黃昏時的微風,她曼妙婀娜的身姿盡顯無餘。
人的一生中來過的所有人都有她特定的涵義,部分人每每是過客,在述說她的故事後,然後永遠離開了我們,而有一人一定是最終的伴侶,永遠與自己心連心,再也不分離。
享受著這美妙的音樂,往事也就如同潛了很久的暗河一樣,慢慢的浮現出來。
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就會很容易毫無理由的喜歡上它,很少有人會這麼輕易的讓這歌從耳旁掠過而自己無動於衷。
因為它是那麼的熟悉,就像老朋友在向人傾訴,給人講他曾經的故事,讓人撫摸他那記載於心的陣痛。
“我是永遠向著遠方獨行的浪子,你是茫茫人海之中我的女人,在異鄉的路上每一個寒冷的夜晚,這思念它如刀讓我傷痛。。。。。。”
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對故鄉的思念,然而對故鄉的想念卻如同擱置在書櫥中舊歲的日記本,平日裡無人過問。
有心去尋找時,就會發現那一個個毫無生命的漢字有如音符一樣,跳動起來,有節奏的擊打在心坎上,陣陣地悸動。
這才是每次聽,就會一次次跟著共鳴著的理由,人生就這樣,似曾相識,聽它真是往事的一幕幕。
跟前一首歌去強行觸碰你的傷疤不同,這首歌是走進你的心裡,讓你的心事隨著旋律起伏,或是感觸,或是追憶,或是寄往,各不相同。
它的極致旋律感可以在你心裡演化成任何一種情緒,卻都能被包裹在滿滿地感動中,去消融所有的負面情殤。
它的主旋律是憂傷的,可帶給人的是對於故鄉的留戀、愛人的不捨與對遠方的嚮往。
旋律中的故事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執著,受傷、成長、堅持,與憤怒和寬恕並存。
整首歌的時間很長,一樣會讓聽眾們被感動到流淚,但這是被撩動起來的最淳樸的情懷感,並將無限思戀的戀人或曾經戀人的愛,提升到了最深沉的高度。
不管到了哪裡,不管前途多麼渺茫,只要有戀人的地方,那就是心中的故鄉!
所以劉清山的歌此時就是人們的心靈港灣,聽著它就讓自己的內心漂泊找到了可暫時停靠的碼頭。
你可以站在碼頭上面對海面默默垂淚,或者揮舞著拳頭鼓勵自己,亦或是與愛人攜手踏浪而行,梳理著遠離塵世的愜意感。
因而一首歌唱罷,帶給人的不是歇斯底里般的發洩感,而是滿腔被感動後的掌聲與滿眼的愛意。
金溪善隨後再次登場,與正走下臺的劉清山擦肩而過時悄悄說了句什麼。
她的歌同樣是專輯裡的新歌,那首早已為人熟悉的《遇見》。
只開頭淺淺地一句哼唱,人們的思緒就出奇的平靜起來,就彷彿她的歌聲有種莫名的魔力,讓人能停下思索的馬達,陷入其營造的濃郁沉靜的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