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影后級表演(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不暴露的最好辦法就是儘可能少的使用真氣,幸好他的十八跌法的精髓就是手疾眼快,再加上如今他已經是築基後期的境界,完全可以做到不使用真氣,單憑掌心的內勁吸力,就能憑空攝取到一些小型物件。
而且相比傳播更廣泛的花拳三十六手,小範圍內流傳著七十二神拿,他的十八跌法還鮮少在拍攝過程中使用過,但不代表不會有人知道。
比如陳龍、洪金寶、吳敬甚至陳祖名這類人,就知道他有這麼技藝掌握在手裡,到時候若因此造成民間的輿論風潮,這些人裡只要有人站出來幫他解釋,就能把真氣的事情很完美地遮掩過去。
畢竟十八跌法是真實存在的武術套路,劉清山一開始就在為今後的技法普及做了準備,藉著這部電影讓其大放光彩僅是目標的先期。
這樣的場面既頗具視覺效果,又對塑造角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會進一步推動這部影片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傳播,無論東方武術傳承問題的影響力,還是投資的收益,都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原因很簡單,別人仿製不出來的東西就是經典,哪怕只是小小的動作一瞬間,也會是讓影片成為雋永流傳的關鍵因素。
原版電影只能說在內地市場造成了一定的轟動效應,嚴格說來別說是國際市場了,連兩岸三地的其他兩地都沒造成太大的市場影響。
現在可不一樣了,不僅他本人擁有全球無數的粉絲基礎,再加上沒有任何科技成分的真實動作畫面跟現實武術套路的完美結合的體現加成,獲得遠比原版更廣闊的市場,顯然並不沒有太高的難度。
當然了,彌補原版裡的一些瑕疵是必要的前提之一。
因此劉清山的最終劇本,實際上已經呈現出了在運用影視語言進行整體敘事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並且擁有了可以很嫻熟地運用商業電影手法來講述一個圓熟故事的品質。
他不僅決然的取締了原版影片中偶爾出現的對這種流暢敘事進行破壞的元素,還大膽地把一些基本和劇情無關的笑點刪除了。
不過他把那段火車上搶.劫的搞笑段落留下來了,其他的刪減就是在竭力避免像是一個精明的超市老闆送給熟客的贈品一樣可有可無的片段出現。
這樣一來的故事情節描述得更緊湊,也讓個別鏡頭或畫面前後景速度不匹配的問題儘可能少的出現。
最值得關注的還有,全片一共有600多個特效鏡頭,而這些特效鏡頭沒有一個是為了“炫耀”而作為視覺重點的,它們完全是為了給演員營造一個表演舞臺而作為背景存在的。
負責這些特效製作的就是雪域工作室,由這部影片開始,讓華國的電影特效正式推向市場,具有一個良好的起步空間至關緊要,所以劇情的連貫性對於特效的影響就更重要了。
第一場戲就是女主的磕長頭鏡頭,需要她膝蓋著地後全身伏地,掌心向下雙手伸直向前劃地,額頭輕釦地面。起身後,週而復始。
此時此刻,那個廣場上正有許多順時針繞著大昭寺磕長頭的虔誠藏民,口誦著六字真言,雙手合十高舉過頭,來回重複著這種磕長頭的動作。
因而這一次的拍攝,採用的是隱蔽跟拍跟轉移調焦相結合的方式,演員只需要混跡在原地磕長頭的人群裡有樣學樣就好。
這些虔誠的遠在各地的藏域信徒,沿途跋山涉水,餐風露宿,一路磕長頭,可能得花上數年才能抵達心中的聖地。
據說遇到要涉水時,也會在河岸邊磕滿河寬的距離,再設法過河。
由此可見,他們臉上的真誠和忠誠其實是不用刻意去學的,只需要切心去感受就能被感染到。
所以,一直對劉茹英的演技抱有擔憂的馮導,才會把這場劇情的拍攝放在了頗具有象徵意義的頭場戲上,因為她只需要表現出一副虔誠的表情就可以了。
不料想,劉茹英雖然就在歌壇,荒蕪了演技好久,但她的實力之強還是讓遠遠觀看著監視屏馮導大鬆一口氣。
而且此女對待工作的態度一如對於音樂同樣超乎常人的認真,此時臉上所呈現出來的向神明坦露心跡時的焦慮跟真誠交織的複雜感,真實感十足。
這是一個女賊的期盼自我回歸之路的多重人物刻畫,裡面既有對身份標籤變化的期待也有恐慌,又是面對著正被無數人敬仰的冥冥中的神祇聖尊,富有層次感的情感臻化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點的馮導馬上下了指令:“拉近,人物表情特寫,維持住至少十秒......五,四,三,二,一,很好!拉回,全鏡遙拍,由近及遠,好!好!好!就這樣,保持住,然後慢慢搖回去。”
幾天前的動員會上,他就反覆交代了好幾次,提出來由於拍攝現場的特殊性,很多情況下的拍攝儘量爭取一鏡到底,所以對自感情感拿捏還很不到位的演員,回去後該請老師請老師,該對著鏡子打磨就勤快著點兒,不然別到時候埋怨他當著很多人的面臭罵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