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燒酒白酒之別(第2/2頁)
章節報錯
“哈哈,你還能怎麼收拾呀,平日裡疼都疼不過來!有幾次我想說她兩句你都不答應。”
“就是不准你說他,現在的年輕人,再也沒香凌這麼懂事的孩子了!”
兩個人就這樣鬥著嘴就把話題扯遠了,連泰勒回來的時候問起來,也說不出最先的話題是什麼來著。
豆角燜面也端上來了,味道固然很不錯,卻也沒到食之難忘的地步。
劉清山帶她們來這裡,主要還是由於張家的事不好過度參與,找個由頭打發時間。
等吃完後回到酒廠,張家的開窖儀式也結束了,劉清山這才一個人進入酒窖。
不是他不想帶上金溪善二女,而是因為張家的釀酒規矩裡,有一條女性不得入內的禁忌。
這樣的情形在很多老行當裡都存在過,說不上重男輕女或者迷信色彩,在劉清山看來,規矩就是規矩,總有它存在的理由,自己是外來人,沒有必要因為這些心生嫌疑。
這批酒的釀製數目足有幾百噸,1噸就是2000斤,卻也基本上把他從寒國倒騰來的藥材揮霍一空。
儘管自老美那邊搞來的藥材更多些,但顯然也就能滿足兩窖的釀製,也就是總數的千噸左右。
這個數量就有些過低了,因為以茅臺酒為例,一年的產量可是約為6萬噸,這個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儘管兩種酒的性質沒有可比性,因為一瓶半斤裝的張域燒酒就要幾萬華幣了,這還是出廠價。
但釀造所需的藥草實在太難尋找了,或許這三窖之後,又要好幾年開不了一回,這樣一算起來,前途堪憂也是事實。
而且千噸成品若是敞開供應,也就是維持幾年的銷量,但後一批藥草的使用又勢在必行,不然草類植物是有儲存期限的,越是拖下去,其藥性越會損耗嚴重。
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限量供應,為此張家做為主辦方,跟劉清山提出來的是必須找他自己信得過的人來看守倉庫,不然交給張家人,會很容易出現問題。
這一點劉清山其實早就想到了,只等著張家人能主動提出來,好在以張經樺為首的張家果然沒負他心中所願。
儲存地點也是現成的,於晨輝的武館內倉房就是絕佳的位置,那裡目前已經在進行突擊改造了,然後全套的監控設施安裝好,再從武館裡聘請一些高手專門看護,肯定比專業的安保公司更好使。
目前的國武堂可是名聲在外,因為劉清山傳授的簡易版花拳36手,而讓武館學員們的整體實力提升了很多。
由此而吸引來更多的新學員,甚至很多外國人也不遠萬里跑來學習,如今的武館規模即使算不上內地最大的,至少也能排得上很靠前的名次。
當然最新引人的還是劉清山這塊招牌,於晨輝和於毅為此付出了兩成的份子,讓他來擔任廣告代言,其實也不過是使用他名字而已,他是不會真的出現在武館的日常教學當中。
那處倉庫並不大,不足以盛下全部的酒,好在張裕酒廠的百年老窖裡會留下三成,這是因為純正的糧食酒酒廠都會存一部分基酒,用於白酒的勾兌工序。
基酒就是基礎酒,民間也叫它酒頭,沒有經過任何的勾兌,度數非常高。
基酒的產生,其實就是一個釀製過程,糧食跟酒麴發酵蒸餾出來是原始酒體。
把這個原酒儲存在特定的地方一段時間,原酒中的雜味兒及有害物質,隨著儲存時間的變長而逐漸揮發掉,這個酒體就開始變得醇厚和棉柔,這樣就成了用來調配的基礎酒,也就是基酒。
這種酒是絕不會對外售賣的,而是全部封存起來留作自用。
還是以醬香型茅臺酒為例,好的醬香型白酒都是以這幾次取的白酒為基酒,再陳放一段時間後再進行勾兌。
茅臺酒需要五年陳放,陳放之後,加入其他不同年份、不同酒精度和其他風味的原酒進行勾兌。
基本上,其他酒負責微調風味、口感等;基酒的,而基酒佔整個酒的大部分,所以基酒一定要好,好的基酒就算隨便勾兌也能變成不錯的酒。
據說茅臺酒廠70多年來,茅臺在酒庫裡面存了幾十萬噸基酒,這些基酒是什麼概念呢?換算成華幣大概存了價值好多萬億。
而九九八十一個小時後出成品的張域燒酒是個什麼性質呢?是酒精度數上的差異,燒酒的度數低,一般只有20°左右,入口比較柔,刺激性小,清新爽口,但後勁很大。
曾經很多人想著讓劉清山換一個好聽的名字,就因為張域燒酒聽上去很像是那種小酒坊出產的散白酒,就如同給小孩子取了一個叫做狗剩。
但被他拒絕了,因為少就是中只會是燒酒,在具體度數上就有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