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陽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或者說,這是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買賣,直接獲得的收益還在其次,關鍵是有利於北美分部的業務拓展,能夠擁有一個相對寬鬆的發展環境。
更重要的是,這些以及後來的一切合作專案,會很好的把劉清山的商業野心隱藏起來,不至於在最開始的時間內,不至於被八大影業公司視為過江猛虎,過早地遭受到商業狙擊。
劉清山也正是因為最後一點被說服的,八大影業公司之間本就存在著相當殘酷的競爭,過不了兩三年,就會有一家擁有近百年曆史的老派影業公司被人吞併。
由八家變成七家的商業傾覆行為,絕不會因為他的到來而有所顧忌,無形的商業戰場,遠比烈焰焚天的真正戰場要殘酷得多。
雪域娛樂要想在這些老牌資本大鱷的身上搶飯吃,唯一的便捷方式就是合作,沒有其他道路可選。
等到自身的影響力與這些影業集團有了糾纏不清的利益牽扯之後,才是雪域娛樂全面發力的時候。
不過黃啟秋也很嚴肅並且直白的提醒了他,不要因為對方的刻意交好而有所忘形,西方資本的翻臉無情是他們的商業標配,千萬不要以為憑藉這幾次合作就能迷惑那些隱藏在深處的董事會。
而且他將來要面對的整個西方集團,並不適合單獨跟某一家眉來眼去的曖昧,該有的大局觀遠比眼前的利益更需要持之以恆。
所以黃啟秋的建議是合作可以,儘可能的少去簽署一些有法律框架的純商業合同,除了一些單獨專案上的合作,應該竭力避免北美分部的身上刻有哥倫比亞的名字。
換算成更通俗的理解就是,不能去簽署什麼戰略伙伴之類的合約,但在專案的配合上寧肯吃一些虧,也不要留下任何留在紙面上的檔案簽署。
於劉清山而言,完全可以以委託人的方式進行合作,至少在目前所有的合作專案上都見到明顯成效之前,不適合頻繁在西方國家出現。
黃啟秋的意思說白了就是讓方輕語衝鋒在前,劉清山本人只負責專案的策劃,要給人一種埋頭國內事業的最直接印象。
劉清山也在第二天就採用了這樣的方式,他直接跟小卡森見了面,並且表現出了足夠的熱情。
但關於具體的合作細節,他只拿出了一個劇本,好讓這個傢伙有個好由頭回去討功請賞。
至於綜藝類的節目策劃,他藉口正在打磨中,不好提前洩露予以搪塞,直接把他們在這方面的需求推給了不久後的西雅圖之行。
沒有更進一步的專案可談,自然就不需要簽署什麼合作協議,而且他直接了當的說明了,至少幾年內他不會放棄國內的發展,一切合作洽談要找目前負責此事的北美分部。
不過他也給予了一些口頭上的允諾,化干戈為玉帛是核心,對於接下來的更多合作態度會積極,並且可以有條件的給與一些電影劇本方面的優先考慮。
他甚至很是開誠佈公的說了,今年和明年,會是他的電影作品大爆發的一個階段,畢竟目前已經有至少六部他提供劇本的影片陸續上映。
到那時才是具體商洽未來合作的最適合時間,因為只有那些被好萊塢資本投入的專案,產生更真實的市場反饋後,他才擁有足夠的資格跟一家百年影業討價還價。
其實他說出來的這些都很符合人之常情,或者基本商業認知,畢竟互惠互利才是一切合作的前提。
但經由他貌似情真意切的推諉過後,就至少爭取到至少兩年的時間,況且一旦他所策劃的影片得到市場良好的商業反饋之後,哥倫比亞以及其他影業公司,再面對自己的態度會是另一種規格的看重。
所以說,之前黃啟秋最後交代給他的幾點相當重要,在純商業方面來講,他的武力值並不能取代商業地位,而是需要盡數展現出來自身在商業上同樣的驚人天賦。
關於這一點,其實他使用的是陽謀,只要腦子裡稍微轉一下,行業中人都能很輕易地看出他的真實目的。
只是明知如此,別人也無法針對於此說三道四,誰還沒有年輕過,努力展現自己的能力是所有人的成長所需,意圖證明自己的本身並沒有錯。
而且明知他有所證明後的身價也會隨之突飛猛漲,尤其像是哥倫比亞總裁傑伊·卡森,也更無法在合作模式上強求他更多。
因為他借用成功的方式,是透過劇本的提供,而不是親力親為,況且影片的製作牽涉到很多家影業公司和資本勢力,這個人就算是有心阻止也力有不逮。
解決了這件事,劉清山就一心滯留在錄音室監督女孩子們的排練,以及關於《功夫》宣傳的細節安排問題。
等到天色將晚,他親自陪著金溪善趕去了SSB電視臺,今晚她要參加的節目,是為了專輯的宣傳。
當天的綜藝節目仍然是一檔訪談兼表演的模式,天底下的類似欄目大都雷同,只不過今天上場的明星只有她一個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