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學府,副府主赫特召開慶功會,一派春風得意。

這次,陳衡和沈雲飛兩人都衝進了前一百名。

而次行星級組別,銀河系也有一位參賽者進入前一千。

一共三人被帝國學府招錄。

這成績很不錯,算是和蘭鐸星系旗鼓相當,在帝國諸多星系當中位於前列。

同時,也證明了赫特的工作成效。

宴會上,赫特發表講話:“我們學府能取得如此成績,離不開銀河領主的領導,領主非常重視銀河學府的發展,從實施改革以來,一直大力挖掘星系中的年輕天才。在財政上,領主也給予了大力支援……”

赫特慣例吹捧一番。

有了成績,自然是領導的功勞最大。

當然,赫特這樣說倒也沒錯。

一切都是蒙返回銀河系,就任銀河領主以來才出現的變化。

因為蒙對此重視,建立相應的制度,很多普通種族的天才都被髮掘、培養,取得不錯的成就。

就以沈雲飛為例。

如果以前,蒙還未返回銀河系就任領主之時,即便沈雲飛在星河狩獵場次行星級組別中有一些表現,但當時也是在萬名開外,銀河學府未必會邀請他加入,很可能是根本不理會。

那時候的銀河學府,雖說也注重培養天才,但培養的都是大世家的天才。

各種資源,全都花費在世家天才的身上。

畢竟資源是有限的。

像沈雲飛這種沒背景的,怎麼會被重視?

大機率是參加完星河狩獵場後,就默默返回藍星。

然後不知道經過多長時間,或許沈雲飛會修煉到行星級,再去參加星河狩獵場試煉,結果又是失敗。

接下來,再花費漫長時間,運氣好的話,能夠修煉到空間行者。

沒有老師指點,只靠自己摸索,想晉升空間行者比較艱難。

就這樣,苦熬無盡歲月,或許沈雲飛能夠晉升到空間行者高階,或許不行。

即便晉升,因為沒有老師指點,沈雲飛也有可能會在這期間誤入歧途,影響以後的修煉。

再加上資源不多,實力始終比其他星系掌握資源的天才差一籌,在競爭中自然落後。

倘若沈雲飛多次失敗,最終就會喪失資格,與帝國學府無緣。

一般人經歷這麼多挫折打擊,加上歲數也大了,往往就沒了繼續奮鬥的心思,取而代之的是退休養老的想法。

只有極少數人,心中仍有不甘,會繼續尋找機會。

或是前往其他星系歷練,或是探索秘境。

宇宙之大,確實存在一些機緣,可能讓人再度晉升。

但成功機率實在太低了,這些機緣都要冒風險,甚至用命去爭搶,失敗的人佔絕大多數,嚴重的直接隕落。

這就是蒙到來以前,銀河系的環境。

天才又怎樣?

沒有背景,照樣得不到培養。

沒有資源,天才也會淪為平庸。

當曾經的天才真的淪為庸才了,人們就會說,看,他果然不行,還好沒有在他身上浪費資源。

這也是以往,銀河系人才凋零的原因。

其實並不是沒有天才,只是得不到發掘、培養而已。

很多有天賦的人,就這樣被埋沒,庸庸碌碌度過一生。

還有些天才,則是離開銀河系,前往其他地方尋找機緣,這也導致銀河系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