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虛講課,諸多學員認真地聽著,絲毫不敢走神。

“光速不變,我們都知道,原宇宙當中的速度上限就是光速,乃是一個恆定值,無論是物體運動還是資訊傳遞,都不能超越光速。”乾虛道。

李行舟暗自點頭,這點他在藍星上學時就學過了。

不僅是物體運動速度不能超光速,連資訊的傳遞也不能超光速。

在以前,人們曾經認為透過量子糾纏可以實現超光速通訊,但後來證實不可行,資訊的傳遞是不能超光速的。

原宇宙光速有上限,這是一個極大的限制,鎖死了很多的可能性。

乾虛繼續道:

“我們每個人都處於四維時空當中,注意這裡說的是四維時空,不是四維空間。”

“若是在這四維時空裡建立座標系,我們就需要用四個座標來描述自身所處的位置、狀態。其中一個座標描述時間方向,三個座標描述空間方向。”

“以座標原點為起點,以四個座標確定的位置為終點,這就引出了一條時空之箭。”

“時空之箭的長度,就是光速。”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粒子,在時空中都是在以光速運動。”

“或許你覺得自身是靜止的,但這隻代表著你在空間三個座標上的速度數值為零,但你在時間座標上的速度數值與光速相等。”

“而當一個人在空間中以光速運動的時候呢,那他的時間將會靜止,也就是空間座標的數值為光速,而時間座標上的數值為零。”

“當然,更多的情況是,你在空間中有著行進速度,但不到光速,這樣你的時間座標會變小,也就是時間變慢,但這種變慢的速度不算明顯。”

“空間速度越快,那麼時間速度越慢。反過來,空間速度越慢,那時間速度就越快。”

“所謂的雙生子佯謬也是這個原理,一對雙生兄弟,其中弟弟乘坐高速飛船進行宇宙旅行,經過一段時間後返回原星球,結果發現乘坐飛船的他比留在原星球的哥哥要更年輕許多。這是因為他的空間速度變快,而時間速度變慢了。”

(注:與參考系有關,以哥哥的參考系看弟弟,乘坐飛船的弟弟速度自然更快。但以弟弟的參考系看哥哥,又是哥哥的速度更快,在這個參考系下,飛船靜止,而星球在飛速遠離。經過洛倫茲變換,最終計算得出哥哥的時間流逝得更多,更為衰老。)

李行舟默默地聽著,心中思考。

確實,時間和空間是物體在不同方向上的兩個分量,兩者同時存在,又互相影響。

而光速貫穿其中,是一個恆定量。

或許,光速是一個宇宙常數般的東西。

光速不變,整個宇宙都基於此而架構,如果說宇宙是一個程式軟體,那麼這是底層法則之一。

一個物體達到或接近光速,可能會導致各種現象,併產生許多佯謬和衝突。

比如,鐘慢效應,尺縮效應,這些效應常人都難以理解,與常識衝突。

但無論怎樣,這種種現象,都要讓步於光速不變這個原則。

李行舟知道這些現象,在學校時學習過相關知識,然而,他並沒有真正瞭解底層規則。

這個世界為何會這樣架構,如何理解、應用這種底層規則?

乾虛繼續:“請各位不要嘗試在原宇宙中加速到光速,這樣以外界為參考系來看,你的時間會近乎凝滯,因為空間分量達到光速,時間分量為零。”

“而以你自己為參考系來看,你的時間並沒有變化,依然在正常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