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一段時間,各國強者陸續上線,進入視訊會議當中。

李行舟開口第一句話就讓諸人悚然:“各位,現在危機即將到來。”

連李行舟這樣的人物,都視作危機,到底什麼情況?

眾人的心絃都緊繃起來。

李行舟詳細解釋了一下具體情況,並且讓零放出了一些探測到的資料。

包括伽馬射線暴所處位置,能量強度,方向等等。

距離伽馬射線暴擊中藍星,還有四十一年。

四十一年,看似很漫長的時間,但放在宇宙當中,實在太短暫了。

“情況就是這樣,”李行舟道,“請各位發表意見,想想對策。”

歐羅巴聯盟的一個代表立刻發言:“現在我們有飛船採集的準確資料,能夠精準預測到伽馬射線暴到來的時間,哪怕略有偏差,但也不會相差太遠,這樣我們可以計算,在伽馬射線暴擊中藍星的那一刻,哪個區域才是背面,只要提前將全球所有民眾都聚集到背面區域,就能躲過第一波衝擊。”

美利加合眾國其中一人搖頭:“沒用的,只是躲過第一波衝擊而已,屆時大氣層被摧毀,海洋被蒸發,藍星將徹底化作死星,不再宜居,生靈哪還能在其中生存?只能逃亡,而且要從現在就開始做準備,藍星的命運已經註定,我們根本不可能抵禦伽馬射線暴。”

華青國一人發言:“我建議立刻為人類遷徙做準備,從現在起,就要加快研究星際飛船的進度,飛船要做得足夠大,以便在其中裝載更多的人,同時體積大也方便在內部建立生態迴圈系統,用核能來生產糧食,不過飛船體積太大的話,也會影響加速,這是矛盾的。”

印德爾國發言:“哪怕達不到0.1倍光速,也得強行上了,0.01倍光速也行,最多是在路途多花費點時間。儘量造出足夠多的飛船吧,否則全球幾十億人,飛船根本不夠承載的。”

“離我們最近的宜居星球,是哪一個?多少光年距離?”巴頓國代表問道。

華青國發言:“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乃是比鄰星,4.22光年遠,曾經我們認為比鄰星範圍內有宜居行星,但後來發現,比鄰星的耀斑活動太強烈了,會殺死星系內所有生命。現在最新的研究認為,一顆處於十二光年遠處的恆星,天倉五,其區域內有兩顆行星處於宜居帶,儘管環境比不上藍星,但勉強能生存。”

華青國代表話語落下,影片會場氣氛有些沉悶。

距離藍星十二光年遠的恆星,天倉五。

若是以0.01倍光速飛行過去,豈不是要1200年才能趕到?

並且還要考慮出發時的加速時間和抵達前的減速時間,恐怕1200年都不太夠。

現在普通民眾壽命也就500年吧,還未抵達就老死在路上了。

而且,飛船當中,資源肯定不會多,需要節省使用,恐怕生命科技無法維持,民眾的壽命無法達到五百年之久了。

另外,飛船當中,靈能較為稀薄,這也會導致人類壽命進一步下降。

飛船環境,不可能有藍星那麼舒適,能活個一百多歲都已經很了不起。

從這麼角度來看,1200年乃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數字。

絕大多數人都要老死在飛船上,生命更迭,抵達天倉五的,恐怕已經是許多代以後的人。

不過也沒辦法,星際航行,就是這樣,這已經是距離最近的選擇了。

“天倉五太遠了,我們能改造稍微近一些的行星,讓其變成宜居星球嗎?”又有一個國家的代表發言。

“不可能的,我們的科技,連將飛船加速到光速的0.1倍都做不到,哪有可能改造星球?這需要無窮偉力,更需要漫長的時間。”

會議繼續,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眾人議論紛紛,不斷探討各種可能性。

但,到了最後還是發現,或許逃亡是最好的選項,而且目的地只能選擇天倉五。

面對這種烈度的伽馬射線暴,人類根本無從抵禦。

它是高懸於四十一光年外的審判利劍,人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落下,無法阻止。

這把劍,乃是命運。

“那麼暫時確定目的地為天倉五星系,但是那兩顆行星是否真的宜居,我們只是推測,無法完全確認,希望李星主能派出飛船前往探測一番,也好為我們未來的計劃指明方向。”巴頓國一位代表說道。

“沒問題。”李行舟點頭。

零號飛船的飛行速度很快,可以穿梭亞空間,加速到百倍光速以上,前往12光年外探測並不難。

“那麼會議暫時結束,請諸位回去研究方案細節,以應對未來的攻擊,若是有需要,後期可以再度召開會議商量。在我的能力範圍內,我會全力配合各位工作。”李行舟宣佈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