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初聞言,思考了一下,點頭道:“可行。”

說完就起身去打電話。

……

梅長春接到梅初電話後,聞聽是創作戲曲題材的歌曲,而且是在湘南衛視播放後,二話沒說就拎著行李箱,連夜飛到了湘南衛視。

初見面,李恪就被梅長春的氣勢所驚。

五十多歲的梅長春,面容雖紅潤,但須發卻已皆白,穿著太極衫、黑布鞋,走路時猶如軍士般,腰背挺直。

雖然是小有名氣的京劇家,但梅長春的本職卻是太極武師。

他開創了一個太極武館,除了培養太極子弟外,還專門教導一些上來歲數的大叔大媽練習太極術,強身健體。

偶爾才會想起自己京劇家的身份。

晨起時,也會一時興趣,過過嘴癮,在旁人驚詫的目光中,於公園裡咿呀咿呀的唱上幾曲。

一唱就是好幾個小時。

但可惜的是,無人問津。

戲劇沒落多年,每演出一場都是賠本的買賣。

所以全國各地早已沒有戲劇的容身之土。

所有戲劇家都只是把戲劇當做愛好,而非謀生的職業。

不過,聽聞有讓戲劇重燃的機會,梅長春二話不說,就從京城飛抵了過來。

一見面,便積極的詢問前因後果。

得知要創作出一首關於戲劇的歌曲,並給觀看主題創作影片後,梅長春沉默了好一會兒。

在眾人忍不住想請教的嘶吼。

梅長春開口了:“你們認為,戲子是什麼?”

不等幾人回答,他自顧自的說道:

“戲子,曾被歸入下九流的行列,這是歷史所造成的悲哀。”

“不過,自打新中國成立的那天,他們就不再是受封建制度剝削的‘戲子’,而是和大眾一樣,是國家的主人,是人民的一份子。”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中國戲曲歷史久遠,自徽班進京以來,已200餘載,期間人才輩出,英雄人物比比皆是。”

“比如那一年,梅蘭芳大師,面對侵略者毅然留起鬍鬚,堅決不替侵略者演出。”

“許硯秋大師,曾手刃侵略者,實為戲曲界的抗日誌士,這些人的事蹟都已載入史冊。”

梅長春面露悵然:“我京城梅家,便是梅蘭芳大師一脈,我也是梅派傳人,在我小的時候,曾跟著師傅學習京劇,那時,我便聽說過很多很多戲劇界先輩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