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敘事方法就類似於《羅生門》,它所傳達的感覺非常明顯,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猜想事情的經過,這就是所謂的主觀意測。

任何事情一旦經過別人的轉述,就不可能是原來的樣子,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哲學問題。歷史上的始皇帝是個什麼樣的人,誰能知道?《史記》就一定靠譜嗎?

華國傳統的文化理念,習慣將人物臉譜化,白臉的曹操,紅臉的關公,也習慣於分不清文藝作品和歷史記載,甚至分不清舞臺表演的真實度和現實的界限。

1945年陳佩斯的父親陳強先生,演黃世仁太真實,差點被人槍斃在舞臺上;60年後,章藝謀導演因為拍了一部,不一樣的刺秦電影,就要被罵死?

任何文藝作品只要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就會感覺到被冒犯,第一反應不是琢磨它為什麼不一樣,而是馬上開始反駁,批判,咒罵。

而這種人性的複雜和錯位,恰恰是《英雄》在思想層面最有價值的東西。反反覆覆講一個故事的多個版本,每一次顛覆都是一句話:“你把一個人想簡單了”。

只從某些立場就否定了這部電影,恰恰就是把張導想簡單了,也把電影想複雜了,一部商業電影而已,哪裡能附加那麼多的思想?

除了類似羅生門的敘事,《英雄》也有自己的特點,特別是在色彩敘事方面的創新,更是開了歷史先河。

電影中每一個故事的不同版本,是用不同的色調區分的;而每一種色調又和故事的內涵、音樂琴韻和諧統一,將華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

可惜,華國的電影評論並沒有多少專業的影評人,許多人的評論,其實都是言之無物,根本沒有去具體分析電影的各種專業技術問題。

大多都是從一種大而化之的個人感覺上寫影評,透過對一部跟個人認知不同的電影,發洩個人不滿而已……”

看著陳昕對著近十家媒體,討論《英雄》時,侃侃而談,說出這麼一番話。

許多被對映的文藝圈的人都十分生氣和憤怒。

但他們卻一時又不知道去如何反駁。

直接反駁陳昕的觀點,那不正如陳昕說的那樣,他們不允許不同的觀點和聲音出現?

再者說了,陳昕不過是一個二十出頭的演員而已,或許有些名氣,但是在行業的地位無從談起,沒有什麼真正有成績、影響力的作品。

而且他還是藉著記者探班《繡春刀》發表的這樣的觀點,那是不是在為他的新電影炒作呢?

萬一他們的反駁攻擊,這就是陳昕想要的效果呢?

想到這些,這些可以在媒體報刊上能撰寫文章的文化人,出於不同的考量,一時都靜觀其變起來。

陳昕卻是沒太顧得上這事情,或者說,他在等事情發酵後,才準備去看看情況。

可是當他在片場繼續忙碌時,從第二天中午到晚上,卻一連線到了好幾通電話。

中午吃飯時,首先就接到了中影老總韓山平打來的電話。

“陳昕,你可真是膽子大啊,什麼話都敢說,不過你說的那些話我很喜歡。

國內再沒有更多成功的商業電影,國內電影行業真的舉步維艱了。沒想到你年紀輕輕,能看到這一點。

好好拍《繡春刀》,真是部優秀的動作電影,我們一定要把電影推介出去,吸引更多觀眾進入影院觀影,讓國產商業電影好好發展起來。”

“謝謝韓總,我一定努力。是啊,許多文藝圈的人只圖自個快活,寫文章展現自個的權威,或者說有的就是有意而為之,就是不想看到國產商業電影起來。”

陳昕不無陰暗地說道。

“呵呵。現在這個氛圍只能慢慢去改變了,做實事才是最關鍵的,你加油吧。”

跟韓山平結束通話電話沒有多久,陳昕便接到了心之畫影視老總張韋的電話,對陳昕則是一番感謝。

“陳昕,謝謝你,真沒想到,這種時候,你還會為電影說這樣的話,你的那些談話影響很大。

至少在網路上,許多人受到了你的觀點影響,對咱們的電影看法有了改變,許多人決定去影院看電影后,在進行討論,謝謝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