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配合什麼啊?這場戲完全沒有必要過戲,又沒有臺詞和劇情,純屬自由發揮,到時候還要另外發揮,何必費事?”

陳昕目光從張紫怡身上收回,當即明確拒絕道。

儘管目前二十四的張紫怡,正是風華正盛最美的時候,看起來也挺可口,但他實在看不出對方的深淺和目的,那自然不會任由對方牽著腦袋走。

“陳昕,我記得在附中的時候,你比我低一級,我算是你學姐吧?”

張紫怡並不意外陳昕的態度。

畢竟曾幾何時,陳昕還沒出名時,網上炒她是陳昕前女友之一,媒體詢問她認識陳昕嗎,她說根本不知道是誰。

後來拍《英雄》的時候,兩人也是隻說了幾句話,對方請其他人為袁媛要簽名,簽名本傳到她面前,她就順手給簽了。

再就是《繡春刀》時,陳昕邀請她演女主,片酬不合適,她沒有參演。

“什麼?那又如何?”

陳昕莫名其妙看向張紫怡,不明白對方為何提這茬。

兩人當年都不大,也沒有交集。

京舞附中相當是中等專業學校,儘管學校不大,人也不多,偶爾會碰面見到。

但在校期間分專業學習,他是古典舞,對方是民間舞,是兩個系的,根本就不熟。

兩個舞種也要有很多不同之處。

一是技巧要求不同。

古典舞要求技巧性更高,對演員的軟度要求也更高;民族舞由於舞種的不同,要求也不同,有的需要對器械有較強的控制力(如蒙古舞的頂碗,有的需要較好地把握身體姿態(如傣族舞的“三道彎”。

二模式化程度不同。

古典舞的成型時間較短,雖然已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但是隨著新的思想不斷地湧入,它的可變性很大。

民族舞歷史悠久,各各民族的舞蹈彼此之間的差異很大,但是模式化程度很高。

三舞蹈演員表現的感情基調不同。

古典舞演員在舞臺上需要更多的情緒的變化,有喜、有悲,處理感情要更加細膩。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要相當地到位。

民族舞的整體感情基調是高昂的、活潑的、奔放的,充滿喜氣,不帶憂鬱。

陳昕的演技一直都不錯,也有多年古典舞表演累積的一些經驗。

“我的意思是我們兩個都擅長舞蹈,在那段戲之前,我們跳段舞。”

張紫怡見陳昕警惕看著她,索性直接說開了。

“什麼,跳段舞?”

陳昕一時沒回過神來,是他想歪了,還是說這是對方的後手?

一旦他拒絕地方便拿出這招。

“對啊,你沒興趣?”張紫怡好整以暇看向陳昕。

“我,你跟導演說過嗎?”

陳昕微微猶豫,反問道。

突然之間,受到對方這個想法刺激,他一下有了個靈感。

他此前認為《十面埋伏》中這個角色,演技發揮並不多,所以把重點都放在了武打戲上。

不然,這個問題早該想到了。

畢竟電影一開始,就是陳昕演的男主在牡丹坊,心上小妹跳一段‘北方有佳人’的舞蹈。

如果他早想到舞蹈這個點,那跟導演談劇本的時候,就應該提出在牡丹坊這場戲,給他演的角色加段劍舞什麼的舞蹈。

這樣男主會跟擅長舞蹈的小妹,產生更強烈的化學反應。

兩人因為舞蹈神交,相互欣賞,那麼後面在三天的逃亡過程中,感情就更容易深化,更水到渠成。

如此一來,自然就把劇本中兩人感情鋪墊不夠的漏洞彌補了!

“你怎麼,為什麼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