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那位記者的話語,陳昕眉頭皺起,看了過去。

“這位記者朋友的問題很有意思,相信許多人都很感興趣。所以,我們在拍電影的時候,就專門拍了紀錄片,對於片場許多事情,特別是動作戲的拍攝,都有著詳細紀錄,而且還有其他一些私下我們互動的有趣事情。

不過既然這位記者朋友問了,那顯然是沒有時間看紀錄片,那我就簡單說說。

我們劇組受傷的情況,其實也不少,只是因為我們有隨組醫生,能第一時間得到治療,不需要去醫院,才沒有被媒體報道出來。

另外,我們也一直沒有用這些作為宣傳材料的意思,拍攝動作電影,這些都是應該的事情,只有後勤、安全工作做的不到位,才會出現演員重傷和意外事件。

後來我們還請了理療師、按摩師,每天拍攝累積的肌肉疲勞,輕傷、小傷都能及早得到治療,自然就能避免累積到更嚴重的傷。

這一點,作為導演,我當然是儘量將這類事情杜絕在沒發生之前。所以我們拍戲的時候,各種保護道具、安全措施做的比較到位,特別是動作演員真打的危險場面,都會帶好護具……”

那位亞視的記者看著侃侃而談的陳昕,略微有些尷尬。

陳昕儘管回答了他的問題,但是在開頭卻提了紀錄片的事情,給了他個軟釘子,暗示他的功課沒做到位。

這樣的公眾人物,會給記者造成很大壓力。

如果提出激烈的問題,或者有漏洞的問題,被對方點破,反而會讓自己難堪。

等到陳昕回答完,很快就有一個鳳皇娛樂的女記者搶著提問了。

“導演,目前《繡春刀》在香江的預售很不錯,第一部電影如此成功,你又身兼導演、編劇、主演三個重要位置,現在華語電影圈都很看好你,那不知道你有沒有打算到香江、好萊塢發展的計劃?”

“呵呵,香江啊,我這不就來了嗎?至於好萊塢,時機到了,或許會去看看,不過,我還是先拍好華語電影吧。”

接著許多問題都陸續拋向陳昕,他回答了幾個,便推辭了。

媒體們於是紛紛開始提問其他的主創。

近兩個小時的採訪結束,已經是下午四點了。

陳昕等人準備一番,換好禮服,坐上禮賓車,前往銅鑼灣的時代廣場參加首映禮。

這裡是香江最大的購物中心,同時也有兩家大電影院。

香江這邊,許多電影的首映禮都會選擇在這種大型購物中心廣場舉行。

這樣的場合能吸引來很多隨機人流,提高人氣,並有足夠的空間,讓更多人參與進來。

陳昕等人到達時代廣場的時候,這裡早就搭好了舞臺,立著巨幅宣傳海報牆,吹起了巨大的拱門,還有懸掛的橫幅、氣球等等。

這種有些類似公司宣傳活動的首映禮,陳昕還是第一次參加。

但是說起來,還真是比較親民、接地氣。

相比之下,內地許多首映禮可都有很高的門檻限制,只有少量粉絲、影迷才能參與進去,能進場的大多是嘉賓和媒體記者。

這種露天的首映禮,自然就沒有了這種限制。

當然,這或許也跟地方小,人少也有關係。

放在內地的話,儘管許多大城市人口跟香江差不多,但是保不準附近,和其他地區的影迷、粉絲會趕來參加,那人群確實沒法控制。

陳昕等主創先走紅毯,依舊是他們《繡春刀》五位男功夫演員先出場。

除了他們這些主創,此次風華傳媒也請了歌手熱場,還有幾個香江明星來捧場。

李美人、吳顏祖、李美祺三人都被請來了,其他的人,陳昕也沒讓請,請別人就要欠人情,人情可沒那麼好還。

譬如拍《功夫》的時候,星爺請了小鋼炮客串,結果小鋼炮拍電影的時候,想請星爺客串,星爺以沒有時間,未加理會,小鋼炮後來就很不滿地在媒體上說過此事。

李美人和吳彥祖去年拍的那部《花魁杜十娘》,在年底賀歲檔上映,果然還是那樣,首日兩萬票房後,就沒什麼訊息了,總票房也沒有資料紀錄。

估計影院幾日遊後就下檔了,票房太低,也沒記者關心報道。

紅毯在繼續,而陳昕等主創,齊齊站在旁邊的舞臺上拍照後,就開始為一些應影迷簽名送海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