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正式開始拍攝,不用再跟徐晶蕾每天去地鐵上體驗生活,陳昕放下一切雜念,徹底進入狀態,每天沉浸在了‘建斌’的人生裡。

這個角色身上值得挖掘的東西太多了。

《單車》沒有在電影院上映,現在他被認可,主要是在獨立電影、文藝電影小圈子裡。

建斌是個成熟複雜、情感經歷豐富的已婚男人,可不是‘小堅’那個青澀懵懂,稚嫩單純的職高學生。

若是表演好這個人物,他的演技肯定會在國內得到更多專業人士的認可。

來京城打拼七年,跟女朋友依然要租住在出租屋裡,突然失業卻找不到工作,每日在地鐵裡遊蕩,建斌無疑是迷惘、空虛,對未來悲觀和恐懼的。

強烈的自尊讓他變得更加自卑,在生活的重擔和情感的不確定下,他開始逃避現實生活和感情。

他對妻子的愛,開始變得不自信、糊弄,這種心理像黑洞一樣,吞噬著他們曾經的愛情和信任。

整部戲有三對情侶,但是建斌和小慧的情感發展才是主線。

而建斌的這種人物心理和行為,則是推動他和小慧情感,以及整個故事發展的原因。

失敗的人生,讓建斌喪失自信,對生活事業難以鼓起勇氣,他遊離於真實世界,逃避著一切,在地鐵中觀察著匆匆的乘客們。

他的迷茫、逃避、自尊,沒有類似挫折和經歷的人很難理解,甚至覺得可惡。

陳昕現在表演的重點就是讓建斌這個人物層次感更強,更加立體真實,讓更多人理解他。

這樣更多的觀眾才會隨著主角建斌,專注整個電影和故事。

在收到劇本後,陳昕研究劇本,光是人物小傳就寫了三十頁,兩萬多字。

對於建斌為何突然喪失自信,開始逃避生活,他也挖掘出了人物內心最深處的原因。

生活的重壓、夫妻情感的疏遠、失業的打擊,這一切導致建斌,感覺不到自身被需要,感覺到自己沒用。

這是根據建斌去醫院照顧眼睛受傷的麗川,而引申出的人物深層行為邏輯。

建斌對麗川不是真正的愛,哪怕曾有些小心動,但那更多是被需要、被認可的感動。

這一點,他在妻子小慧身上,早已感覺不到了。

妻子小慧在設計公司工作,有著咖啡店老闆追求,對他也越來越不關心,他感覺不到被需要、被愛,發現妻子可能與人外遇,這再次打擊了他,讓他對自身的失敗、沒用、不被需要,更加深入骨髓,從而更加逃避一切。

最終,他甚至以撒謊去法國出差工作為由,打算放妻子自由,逃避、遠離一切。

結合這些人物內心和行為邏輯,再將建斌對妻子小慧愛的各種細節,全部演繹的細緻入微,那這個人物就能徹底立起來。

讓觀眾更好地理解他,明白他各種行為的原因,這個人物就會讓人心痛、同情,甚至還會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吸引人、感動人。

畢竟建斌是整個故事的推動人物。

“開始!”

“第四十八場,第二鏡,第二次拍攝。”

隨著導演喊下開拍,場記楊亦農打板後,陳昕背靠地鐵牆壁,面對鏡頭自嘲苦澀地自言自語起來。

“我知道,我要真的追上去,一切就都毀了。呵,從小到大,我就是這樣一種人,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我都會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哪怕是她真背叛了我,也肯定是我這出了什麼問題。”

“咔!”

導演章一白喊停,陳昕情緒恢復,望向監視器方向,等著導演看完回放。

剛才是‘建斌’昨晚接了老虎打給小慧的電話,懷疑小慧外遇,想要跟蹤卻最後放棄,從自身找原因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