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於大人同行,黎九溪倒是少了一些侷促之感,於大人善談,一邊走一邊跟他講上朝的規矩。

“黎大人也不用擔憂,一會你就站在我旁邊,有事情我自然會提醒你的。”於滄海笑呵呵的總結。

他們倆都是三品,站在一起倒也合乎規矩。

只是黎九溪從來沒想到,原來上朝是件這麼沒意思的事,所有的大臣遵照等級列隊,隊伍裡沒有半點雜音。

走路的時候要莊重穩健,速度嘛,和送葬的隊伍差不多。

文武兩隊挪到雍和店,五人一排,五人一排站好了豆腐塊的佇列,然後自有鴻臚寺負責禮儀的官員下來檢查,佇列是否整齊、儀容是否得體。

整個過程寂靜無聲,透著無比的壓抑。

然後,皇上才牽著太子的手姍姍來遲,滿朝文武這才可以動一動,卻是行三叩九拜大禮。

黎九溪偷眼去瞧,太子站在龍椅旁,穿了一件淺黃色團龍織錦襴袍,頭戴白珠垂九旒袞冕,面容中正,挺胸正肩,頗有幾分小大人的正經模樣。

平身以後,大臣們開始一項一項的奏報,先是報哪國來使臣了、誰要去外省做官了,然後又說哪裡又遭災了、哪又鬧匪患了,官文又長又拗口,聽得人昏昏欲睡。

還好黎九溪的位置還算靠邊,開始還認真聽著,後來乾脆閉上眼睛養神,迷迷糊糊之中,忽然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抬頭去看,卻是鴻臚寺官員正在照著一封聖旨宣讀皇上對黎九溪的讚賞之詞。

黎九溪知道自己的環節到了,打起精神聽著。

“……任重且艱,然黎卿慧智湛勇,所視深遠,幸而得卿,解國本危困……”

黎九溪文言文聽力原本為零,不過和原主記憶結合之後倒也能聽懂一點,知道這聖旨主要是誇獎和感謝自己,不過唸了半天似乎並沒有提到賞賜的問題。

等到聖旨宣讀完畢,黎九溪立刻大聲謝恩道:“謝皇上誇獎,此乃臣分內應當之事,不敢求賞。”

皇上微微一笑,幾次接觸下來,這個黎九溪什麼性格,他卻是有了個大概的瞭解,精明低調,卻是個不肯吃虧的,這是在提醒自己還沒封賞了。

“昨日朕思索良久。”皇上緩緩開口,“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妖族死灰復燃,正是你鎮妖司建功立業之機,但是鎮妖司這幾十年來良弓深藏,倒是沒有了早年的銳氣了。”

“既然如此,朕除了還你司監正三品的官身之外,還要賜你三個行事便(biàn)宜,讓你早日恢復鎮妖司運轉,為大微國再立新功,你可願意。”

黎九溪昨天求重振鎮妖司,今天這重振的辦法不就來了麼,當下謝恩道:“鎮妖司,但憑皇上做主。”

不是謝恩,而是表忠心,而且再次申明瞭鎮妖司的歸屬問題。

這事還得感謝吳問,昨天他那麼一挑撥,黎九溪忽然明白了鎮妖司的一項積弊。

鎮妖司這百年來都是由黎家家主管理,跟朝廷基本上的脫節的,對皇上來說就好像一個別人家過繼過來的乾兒子,始終隔著一條心。

在妖物盛行之時,還念在黎家有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太平盛世了,自然是處處看你不順眼。

隱忍到今天才想出手,已經算是晚的了。

所以自己想要讓鎮妖司在大微國立足,這個歸屬問題必須明確,因此一有機會,黎九溪就積極表明心態——鎮妖司是皇上您的,一切您說了算。

皇上顯然對此也非常受用,嘴角微微一抿,繼續說道:“第一、我準你鎮妖司自主招募吏員,補齊鎮妖司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