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憶往昔崢嶸歲月(第3/3頁)
章節報錯
抬起頭,卻看見對面那個年輕人,桓溫冷笑一聲,說道:“王凝之,我想起來了,謝無奕跟我談起過你,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當時我聽了,只覺得這幾句,倒是很讓人心生感動,你是個有才之人,只是沒想到,你還是個巧言善辯之人,車胤一向能說會道,今兒卻被你幾句話,氣的不成樣子,人們常說,文人的嘴,比得上武人的刀,今天我算是見識到了。”
王凝之微微一笑,拱拱手,回答:“不過是些小技巧,不值一提罷了。”
“怎麼,你不打算勸勸我了?說不定我也會急怒攻心,不就解了這宣城之圍?”桓溫似笑非笑。
王凝之搖搖頭,很自然地說道:“當然不會了,大將軍能從一個平頭小子,到得如今地位,心志之堅,天下少有,哪兒是我幾句話能撬動的?若是文人之嘴,真比得上武人之刀,又何需習武練軍呢?”
桓溫饒有興致地看過來,手卻按在劍柄上,“王凝之,今兒你幾句話,把我的幕僚氣得吐血,你的本事是真的,車胤的無能也是真的,可他畢竟是我的人,哪兒有手下被人欺負了,當將軍的,不出頭的道理?”
他的話音剛落,桓雲便‘嘿嘿’笑了起來,“大哥,人家給我們看了什麼叫文人的嘴,現在讓我來,給王公子看看,什麼叫武人的刀吧?”
王羲之眼神一冷,開口:“大將軍,小兒無知,妄言幾句,當不得真。”
桓溫並不做聲,桓雲瞧了一眼,便緩緩站起,這時候,一直沉默看著的司馬昱突然開口:“這事兒,算在我身上,桓雲,你欲如何?”
桓雲愣了一下,剛要開口,卻看見司馬昱不怒自威的神情。
王凝之冷眼旁觀,只見到在司馬昱怒視之下,天不怕地不怕的桓雲,居然有一絲退縮之意。
司馬昱執掌朝局多年,氣勢自然與常人不同,若說桓溫是領軍征伐之將氣,桓雲是刀劍殺伐之殺氣,那麼王羲之多是書法大家的文氣,可司馬昱,則是皇室宗老,萬人之上的貴氣。
若是已經開戰,桓雲血氣上湧,自然不怕這些,可現在畢竟還在談話,這些年來,他哪次見到司馬昱,可以不行禮的?
積年之威啊!
在司馬昱一言之下,桓雲居然有些不知所措,可是下一刻,他便臉色漲紅,張嘴就要怒吼動手,卻被桓溫攔住。
桓溫淡淡一笑,吐出一句:“王爺若是喜歡看一個下人吐血,自然算不得什麼事兒,您便是想要他的命,也不過吩咐一句罷了。”
兩人視線在空中交匯,互不相讓,桓溫卻轉頭看向王凝之,“王爺喜歡看一個下人,我當然無話可說,可我喜歡看你這個年輕人,我很好奇,你打算如何做,讓我退兵呢?”
桓溫的話一出口,王羲之便臉色一緊,心裡清楚,桓溫這是在警告他們,會稽王以王爺之尊,要擔下前頭的事情,桓溫不予追究,而現在桓溫以大將軍之勢,要問王凝之,那誰也攔不住了。
今天,若是王凝之應對不當,誰都救不了他!
王凝之攤攤手,一臉平淡,“什麼也不做。”
桓溫淡淡開口,“年輕人,你可知道,這些年在我面前,想要譁眾取寵的人,數都數不清,我的處理辦法很簡單,就是交給我二弟。”
給老爹一個安心的眼神,王凝之再次走上前,拱了拱手,“人人都言,大將軍以武立威,以刀劍決勝,以威嚴迫人,可他們都忘了一點。”
“咸和三年,將軍之父,桓彝大人,糾合義眾,襄助朝廷,在和叛軍之戰中,也曾駐守宣城。”
“時下屬曾以‘宣城兵弱,難以退敵’而勸退兵,桓彝大人卻言‘今社稷危逼,義無晏然’而率軍挺進,直至蕪湖!”
“無奈,敵我之勢巨大,桓彝大人且戰且退,再過宣城,退守廣德,然即便如此,大人依然忠心國事,再度引軍入涇縣,抵抗叛軍!”
“兩過宣城,只為忠心報國,或許今日我們所在之涼亭,當年桓彝大人也曾駐足而遠望陛下。”
紫筆文學